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招生政策

自主招生政策不要“每年大变”

时间:2017-09-22 18:13:03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首届新解放教育讲坛今举行

  晚报讯 今天,首届新解放教育讲坛暨第九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隆重举行。作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的一个延伸品牌,新解放教育讲坛倡导素质教育,关注教育改革发展,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届新解放教育讲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闻晚报承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嘉美广告协办,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支持;解放牛网、“上海教育”政务微博和新浪教育也进行了网络直播和发布。

  今天上午,新解放教育讲坛的启动仪式和主题为 “直面教育全球化”的首届讲坛正式举行。市教卫党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李芸致辞。上海纽约大学(筹)校长俞立中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作为演讲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并和来自全市50余所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300名优秀高中生代表现场进行对话。首届讲坛上还发布了2012年上海高中生调查报告,并且宣读了给全市中学生的一封倡议书——“有文化自觉的中国学子 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上海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已公布,本市将设立“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同时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明年将面向全球招生。为了落实媒体责任,拓宽学生视野,首届新解放教育讲坛搭建了这一大规模的全市性高中生交流平台,“直面教育全球化”。

  今天中午,近50个中学生社团纷纷在现场摆摊设点,展示校园文化和青少年风采;下午还将举行“中学生眼里的网络热点问题”、“‘阴盛阳衰’现象是否存在”、“自主招生,我们有话说”和“副科时间被占,我们有话说”等四场分论坛。

  ◎上海高中生调查报告

  “95后”并不缺乏社会责任感

  上午论坛期间,发布了《2012年上海高中生调查报告》,围绕“社会与道德价值”和“高中学业与升学”两个话题对当下上海高中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动态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此前论坛组委会对全市50余所示范性中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00份。

  高中生并非“叛逆的一代”

  今天的高中校园是“95后”的天下。面对社会上对于“90后”、“95后”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质疑,调查结果给出了反驳。

  对于近年来的一些舆情热点问题,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以及“我爸是李刚”、“小悦悦”事件等,同学们也各有见解。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同学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用特殊个案推论总体情况;17.4%的同学认为社会道德水平亟待提升;还有10.5%的同学则持乐观态度,认为社会道德水平总体是好的。

  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高中生不是 “叛逆的一代”、“冷漠的一代”、“自我中心的一代”。绝大多数上海高中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较为清晰的判断力和道德自觉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选择赴美留学学生多

  调查结果显示,26.9%的同学认为“洋高考”走热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失败,必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44.2%的同学认为这是社会多元化的必然结果;33.8%的同学认为洋高考强调综合素质,不以分数决定考生的命运,所以更合理;15.9%的同学则认为社会贫富不均,参加“洋高考”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

  另外,对于留学低龄化的现象,同学们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13.8%的同学希望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以阻止学龄阶段的人才外流;8%的同学认为高中应该去留学,以早日适应全球人才竞争的要求;还有3%的同学表示很羡慕,觉得自己如果有条件也想出国。

  在有本科境外留学意向的同学中,73%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58.9%选择欧洲,7%选择日韩。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9.7%的同学倾向于国内“留学”,他们希望选择像上海纽约大学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同时,也有47.5%的同学希望前往我国港台地区的高校学习。

  高中学业考科目过多

  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历来领全国风气之先,以复旦、交大为代表的上海高校也在自主招生改革中走在前列。对于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新政,同学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6.5%的同学认为学业考科目过多,增加了学生负担;24.9%的同学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时应参考学业考的成绩,以避免一考定终身;15%的同学希望学业考和高考成绩、自主招生考成绩一起按百分比计入总成绩,发挥学业考的作用;而52.2%的同学则认为,作为高中毕业考试,学业考应该降低难度,成绩只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而合格里不要再分A、B、C、D四档。

  对于近年来火热的自主招生,53.7%的同学认为高校应更多为考生考虑,他们呼吁,高校每年政策变动不要太大,往年试题应该公开;19.2%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自主招生形式很好,各校百花齐放,支持各校继续深入改革;16.5%的同学认为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终将取代当前的高考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35.8%的同学建议取消所有形式的自主招生,他们认为,完全“裸考”才更加公平。

  ◎三大名校校长直面“教育全球化”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

  招收“适合国际竞争要求”的学生

  上海为什么要办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在主题演讲中提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对我们教育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快速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就是应对和适应这个世界性变化的表现。现在,在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旁的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明年年初大楼正式封顶,到2014年正式入驻师生。

  俞立中介绍,上海纽约大学从一开始招生就是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同时进行,将会有51%的学生来自中国大陆,49%的学生面向全世界招收,对境外的学生完全按照纽约大学的报名方式录取。其中内地学生必须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考报考条件,如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在正式参加高考之前,学生可以递交申请书,学校根据申请书的内容决定一批学生,通过校园日的活动进行各方面的考查,预录取一部分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才适合上海纽约大学?俞立中说,学生必须适合这所大学的理念:充满学术抱负,求知若渴,具有冒险与创新精神;要拥有世界公民的素质,适应多种环境与文化,具备国际的视野,热爱探索新事物;要具备开拓与创业精神,新事物包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向往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有动力并渴望了解不同的事物和观点……这里面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一点,就是学生要“适合国际竞争的要求”。

  俞立中还表示,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年将招300名学生,届时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学术导师,学生在选定专业后,将选择一名教授作为导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研机会。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

  放眼全球的同时还须植根中国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作了题为《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使命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

  “现在的大学教育还能不能解决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所快速涌现出的大量问题和需求,能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趋势和要求的合格人才,能不能满足治理全球问题的需求?这是教育全球化对大学最根本的挑战。 ”陆昉说。

  陆昉表示,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中国优秀大学只有主动接受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做教育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乘势转型、直面使命,解答好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才能抓住机遇,最终把自己建成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经常这样畅想,20年以后,会有多少复旦培养的学生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陆昉提到,让大家欣慰的是,已经有三位复旦大学的校友曾经或正在担任重要国际组织的要职。 1964届复旦外文系校友陈健,曾担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1978届校友章晟曼,曾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而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则是复旦经济系81届校友,“我们希望,未来,复旦的毕业生能够在全世界广大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全人类的发展和福祉作出贡献。 ”

  陆昉还指出,复旦的学生还必须是植根中国、理解中国、浸润中国文化的人才,复旦大学的教育在突出全球化导向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中国崛起和中国智慧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中国问题,而且是全世界的问题,全人类的问题。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纲’。 ”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

  “四大贯通”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全球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全球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成为了全球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所具有的特质,今后交大也将根据这方面的要求招收新生。 ”

  黄震提到,近年来,上海交大不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确立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四大贯通”为抓手,独辟蹊径,打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探索并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交大模式”。

  在高中生最为关心的大学与中学贯通方面,探索建立多样化、全方位、分层次、广辐射的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让一部分有潜质、有能力的中学生能够更快成长。黄震介绍,交大首推了“入学申请制”,自主选拔创新潜质人才。在学科贯通方面,大力推进基于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开设数学-金融、工科-管理、涉外法学、生物信息等四个本硕贯通试点班,并打造一批交叉学科平台基地,培养复合型领袖人才。校企贯通方面,启动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学、卓越医学、卓越农学培养计划,建立多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本科生聘请企业兼职导师,提供大量海内外优质实习机会。海内外贯通方面,以学校国际化办学优势为依托,全面推进以学院为主体的国际合作培养,开设密西根学院、中法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国际化特区”,持续加大海外游学比例。

  黄震表示,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上海交大能够出现我们中国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