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招生政策

高校招生政策:大学录高二生冲击高中教学?

时间:2017-09-22 18:13:06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大学录高二生冲击高中教学?

新闻回顾

  今年国庆期间,浙江全省480名读完高二的学生参加测试,其中80名通过了笔试、体能测试和面试,被浙江大学启真班提前录取。这80名学生,不用参加高考,现在已进入浙大竺可桢学院,学习大学预科内容,明年自动成为大一新生。

  10月16日,浙江首批80名刚刚结束了高二学业的新高三生直接进入浙江大学读预科了。明年,他们不用参加高考,他们将直接“晋级”为该校大一新生。

  因为将目光对准了高二学生,被质疑为打着自主招生的旗帜提早“掐尖”圈生源。

  试点招收高二学生:浙大实施“启真班”计划

  在浙江大学招生网站上,发布了两份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开展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机制试点的批复》和《浙江大学2012年“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机制试点计划”选拔实施方案》。

  根据这两个文件,浙江省已“原则同意”浙大提出的试点方案,即自2012年起启动开展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机制试点。其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实施“启真班”计划,“改以统考分数作为唯一评价选拔依据为中学阶段成就评审和招生学校综合测试相结合、学业成绩和课外成就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选拔;将选拔时间由高三期末提前到高二期末,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快速成长通道。”

  根据浙大的方案,该计划针对具有浙江省户籍,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综合素质高的普通高中高二期末优秀学生。报名有中学推荐、专家推荐、学生自荐三种形式。通过考核的入选学生作为预科生进入浙大学习,完成衔接年(原高三学年)学业者,于下一年度正式录取为浙江大学学生。

  浙大此举并非没有先例,像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班”和“少年班”就是专门招收高二及以下学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去年也招收了一些完成高二学业的学生入读。

  揠苗助长还是以人为本:高三是耽误的一年吗?

  无疑,这一做法冲击了高中与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有没有揠苗助长之嫌?

  浙江一位中学教师认为,浙大的这一做法较为人性化,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经过完整的高中教育环节,有些是可以提前完成学业的。浙大的这一做法,确实是满足了优秀中学生和优秀大学双方面的需求。也有一位同学认为,高三年级主要用来复习,既然高三没有学什么新东西,仅仅为了一场考试,那我为什么要耽误一年的时间呢?

  实际上,浙江明年起高一、高二学生也可参加高考。浙江省教育厅表示,今年秋季开学后,省内高中生将按新课程修习,对于那些不到3年就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学校可允许他们提前毕业,并参加高考。宁波几所重点中学的校长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一小部分学生完全有可能在2年左右时间内,完成整个高中课程的学习,有个别能力超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高一时就可申请毕业。

  慈溪中学校长鲍旭明表示:“这个政策,使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多了一次机会。不过,我们并不主张学生都刻意去追求提前毕业,提前参加高考。学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大学该不该做中学的事:“圈生源”带来的隐忧

  然而,在一些高校从事招生的老师看来,浙大的这一做法可能会引来众多名校的效仿,并进而在各地都可能发生“圈生源”现象。

  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也认为,如果这样的选拔人才方式也可以的话,是否还可以从高一学期末、初三学期末就开始选拔人才?这样的话,大学都做了中学应该做的事,学生的培养时间全部前移,中学教学秩序被打乱,其他学生势必也受到影响。

  一些中学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隐忧,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过去是通过高考招生,后来自主招生将时间提早到高三上学期后,现在又将时间提早到了高二学期末。”刘京海称,如今的自主招生已经影响到了高中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想要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到高三下学期就基本不在学校里了,有的在校外补课,有的自己在家里复习,并不跟随学校的节奏。“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补习小学的课程,小学生补习中学的课程,高中生直接上大学,但是这样能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吗?”

  刘京海认为,看一项高招制度的改革,就要看其是否解决了高招制度现在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自主招生的学生,95%都是本来就可以考进这些大学的,那么改革的意义在哪里呢?除了扰乱基础教育秩序、增加学生多考一次的负担,并没有真正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类似模式的探索,几年前也曾经出现过,但是后来被纳入到自主招生的体系中去了。现在它再度出现,说明当下的自主招生制度并没有建成良性的招生模式,因此出现了这样变异的结果。熊丙奇说,“要让教育起到好的效果,就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扩大学校的自主权,这才是教育改革、高招制度改革的真正目的。否则,就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圈生源,这实际上是反改革,并非真正的改革。”

  专家观点:高三并非 多余之年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 胡乐乐

  人才培养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择优招生、科学管理、综合评价、自由民主的学风、丰富的图书信息研究资料、条件优越的实验室等一系列要素。如要真正培养拔尖创新学生,大学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大下功夫,而不是缘木求鱼式地在提前录取高二学生上大做文章。至少,我们的确没听说过,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举世公认的世界顶级一流大学,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提前录取高二学生。

  有人说,中国目前的高三实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复习年,因为前两年就已经把高三的内容学完了,因此提前录取高二学生不但没有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不浪费一年的宝贵时光,对大学和学生而言,这显然是双赢。然而,高三并非多余之年。之所以让人产生高三多余的假象,是因为高中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前高强度地学习了高三的内容。事实上,高中三年有严格的科学论证,时间不多也不少,并且国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普遍水平,合理设置了高一、高二、高三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

  大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当然需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但这仍需要首先遵循普遍的教育原理。如果提前录取高二学生并系统性地设计了国际化的培养方案,就有助于解决“钱学森之问”,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众所周知,“钱学森之问”之所以难以解决,根本上是一个包括大学在内的系统的制度的问题。对于大学来说,所能做的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给学生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特别是思想与研究不受限制,正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无论是对文科生而言,还是对理科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大学恰恰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