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院校动态

高一语文教案 《物种起源》同步教案(三)

时间:2017-09-22 18:49:09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难点分析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5.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本句中“事实”与“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6.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切”“最”两个词语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关系”,它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

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

全文共七段,按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概述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主要说明关于物种进化的理论不是“轻率地下结论”,而是经过二十多年的考察、实验、研究,审慎地提出来的。第一句话,概述了从1831年到1836年科学考察的成果。达尔文特别指出“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他以“很深刻的印象”。所谓“生物的地理分布”,是说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和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很相似。为什么气候相似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生物类型呢?照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看来,各类生物都有自己的发祥地,有自己的发展史。在真兽类出现以前,原始的哺乳类如鸭嘴兽、袋鼠之类遍布北半球,以后才分布到澳洲和南美洲。那时地球各大陆相连接。真兽类出现以后,生存斗争中,原始哺乳类逐渐消灭了。但由于澳洲和亚洲、南美洲与北美洲分开了,真兽类不能到达这两个地区,于是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哺乳类得到发展。后来,南美洲与北美洲大陆相连接,直到现在,真兽类逐渐向南美洲扩展,排挤了原始哺乳类。但是,澳洲一直和世界其他地区分离,所以直到现在原始哺乳类仍很发达。而非洲北部大沙漠阻碍,原始哺乳类不能移人,后来真兽类迁入非洲,所以非洲才有真兽类化石而没有原始哺乳类化石。所以达尔文说:“当考察到地球表面的生物分布时,打动我们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各处地方生物的相似或不相似都不能全部用气候和其他物理的条件来解释。

“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一语,表明了达尔文用古生物学的材料,即从地层里发掘的来的化石材料,同现存生物作比较,直接论证生物进化。古生物是古代的、现在已绝了种的生物。古生物死后,有些遗体的坚硬部分,在地层里埋藏很长时间会变成化石。地层的形成是越往下年代越早,越往上地层年代越晚。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距今约四十五亿年)、古生代(距今约六亿年)、中生代(距今约二亿五百万年)、新生代(距今约七千五百万年)。各类生物化石在上述地层里出现的顺序表明: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从“回国以后……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说明达尔文在实地科学考察之后,又进行了十四年艰苦的搜集资料、整理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主要写《物种起源》出版说明。

第二段说明《物种起源》所以要早日发表的两个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将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更多岁月,并且由于体弱多病;所以要早日出版。从客观方面来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迫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第三段,说明《物种起源》并不是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的全部内容,而是内容摘要。内容不完备,论点依据的事实和参考资料不能详尽刊出。因此,错误之处是不可避免的。

“我极其盼望……不能办到的”几句话的意思是;“我所提出的任何一个论点都是有事实根据的。而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我的论点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来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拿来详细比较、分析,然后才能得出完善的结果。但是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是不能办到的。因此,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把我的理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刊印出来。”

第三部分(第四至第七段)主要内容是,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段的意思有以下两点。1.根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古生物学的证据等事实,可以作出“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的结论。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各种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生物学里把生物分成门,门下分纲,纲下分目,目下分科,科下分属,属下分种(即物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亲缘关系,但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比同一目的不同科(如犬科)更密切。

“生物的胚胎关系”——属于同一基本类型的动物,不管成体形态构造彼此差别多么大,如鱼、蛙、龟、鸡、猪、人,可是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2.地球上的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物种是进化的,但它们是怎样经历变异而来的呢?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博物学家认为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可算是正确的,但是,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达尔文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条件”是重要的,“若和有机体本性比较,仅属于次要地位”。

第五段的意思是,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采用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方 法,即科学实验的方法。达尔文认为这是他能够了解家养动物变异原因的最良好最可靠的方法。

第六段说明生物之所以进化,一是由于生物“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是由于人工选择,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人工选择“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出新种来。

第七段主要意思有以下三点。1.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如对我们周围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对某种生物分布广而繁殖多,它的邻种却分布狭小而稀少等等,了解得很不够,知道得很少,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根据现在生物学的“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即神创论是错误的。达尔文宣布: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和自己以前信奉过的“创造论”在事实上是决不能成立的。2.达尔文申明“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他认为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遗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同种的后代。3.指出自然选择是引起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测试2)

〔阅读例文〕

(一)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①;这时传奇小说②,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③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④;⑤,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人传统也并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