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经验分享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宋校长做客人民网

时间:2017-09-22 17:59:13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主题: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创新人才如何培养

时间:3月30日11:00

地点:人民网演播厅

嘉宾:紫光教育集团副总裁宋晓垒

 

全文实录: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今天在演播室为大家请到的嘉宾是紫光教育副总裁宋晓垒先生。欢迎宋总。[11:00]

[宋晓垒]:各位网友大家好。[11:00]

[主持人]::我们今天主要谈谈现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面的话题。我们知道现在业内都把今年称为自主招生改革的元年。之前全部90所试点的高校也陆续公布了他们自主招生的一些方案,我们想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自主招生这个新政的变化和大体的情况是怎样的?[11:01]

[宋晓垒]:自主招生这项改革,应该是伴随着我们对高考教育改革的一个过程演化过来的。它的开始应该是2003年的时候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校开始搞自主招生。当初设计这个自主招生就是要解决当时所谓的唯分数论、集中录取、一考定终身,为打破这个僵局而展开的,到今天为止已经将近12年的时间了,这12年应该是一个探索期和摸索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它确实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对高校而言。但是,自主招生本身有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比如说很多人认为是小高考,掐尖这一类的观点。今年,伴随着我们国家高招改革的大的框架以后,自主招生也开始改革。您提到的这种变化,主要比如说我们的考试时间的变化。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时间,我们把自主招生考试放到高考之后,这是挺大的一个变化。一般集中在6月11号或者6月10号最早,到6月22号高考出分前这段时间完成自主招生考试。[11:03]

[宋晓垒]:第二,报名的方式也变了,原来说华约联盟、北约联盟、卓越联盟,各个高校有自己的报名的平台。今年教育部统一到一个报名平台里去了。这是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就是它的报名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在高校里面都有校荐,主要是学校推荐,但是今年就把这个取消了,取消校荐,只有学生自我推荐的方式,谁都可以来报名自主招生考试。通过这次90多所学校招生简章分析里看没有这种限制,程序上就公平了。所有孩子都可以报,录不录是高校的事情,但是至少是可以报的情况下公平了。 第四个变化,就在于考试的形式和要求也发生变化。以前都有笔试,要求有笔试,教育部政策里面要求,可以有笔试,最多两门。这次考试里面看出来很多学校把笔试程度弱化了,有的可能只有两门考试,有的只有一门考试,有的学校里面没有笔试考试了,只有面试考试,而且把面试成绩比重还要加大。这一些都是自主招生考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件好的事情,享受到了高考改革多元化录取的政策利好。 [11:04]

[主持人]::我们看到自主招生改革对同学们来说是利好消息,我们也听到相关的一些评论,比如说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改革应该和高考区别开来,这样在选拔的过程当中不受高考的影响。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像自主招生和高考之间的区别,它们应该割裂吗?[11:05]

[ 宋晓垒]:如果从自主招生的演变来看,这种观点现在是不对的。自主招生实际上和高考是一个统一的部分。而自主招生是高考的一个补充。[11:06]

[主持人]:应该是互补的关系。[11:06]

[宋晓垒]:因为从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的尝试和摸索,其实就是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放到今天我们采取的多元化录取的模式上来。其实把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在高考评价的基础上再有一次评价,让孩子们多有一次机会,是多元化录取,不是一个割裂的关系,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充模式。[11:07]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补充模式也有人在说怎么样去补充。有人说,高校自主招生应该着重选拔某一类人才,比如说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有的人可能偏科,他假如英语非常好,或者有的是在一些综合能力上面,是我们说的偏才或者是怪才。也有人认为,自主招生除了选拔这些偏才、怪才之外,还应该考查这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当然也有人说应该根据高校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应该特定招哪方面的人才。您觉得我们自主招生改革应该怎样定位是合理的?[11:08]

[宋晓垒]: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咱们国家现在教育改革的核心,抓住了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高考改革。而高考改革的最核心的一点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原来的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核心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但是,在之前的高考的体制下,当然从我们国家恢复高考以后,高考对我们选拔人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发现它带来的影响是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就是唯分数论,高校用分数来评价、划分和区别一个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他不能够把我们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和人才选拔出来。所以,面对高考带给我们的困难,演变出来就是我们试图用自主招生这种模式,来把具有你刚才提到的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偏才、怪才的孩子选拔出来,自主招生根本目的是打破、消除或者一定程度上来把这种用分数评价的孩子、漏选的孩子能够选拔出来。自主招生的目的在这样一个环节上,差一分两分的孩子,我们漏掉了,我们通过它来选拔出来。[11:09]

[宋晓垒]:除了这个环节以外,到今天为止,我们把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标准很明确地提出来了,就叫做创新潜质、学科特长,涵盖了所谓的偏才、怪才。这个孩子可能像您说的,英语特别好,除了英语,阿拉伯语特别特别棒,我们国家缺这方面小语种的人才,我们特招进来。这个孩子可能数学特别好,语文可能就几分,但是数学是天才。在之前的这种体制当中,可能这个孩子就漏掉了,进不了清华、北大,或者进不了985、211。今天我们通过自主招生这个路子就可以把他选拔进来,就可以发挥这个孩子的学科特长。比如说前几年,湖南有一个小孩古文学得特别棒,其他的特别低。在招办来看,不够分数线,进不来,但是今天,我们这个孩子就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这条路,进到他想去的大学,进行深造。根本上还是多元化录取。[11:11]

[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是取消了联考,而且他们选拔标准也有所调整。高校自主招生在哪些素质方面要重点评价和考查考生?[11:11]

[宋晓垒]:高考改革当中,最核心的刚才还说了,我们是要全面培养学生,这是本质的一个。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一些公平的程序拿出来做,公平、公正这种思想在里面,你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把校荐取消了,就是没有校荐,每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在这个背景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所有的人都可以报北大,我原来可能筛选的是两万个名额,今天我可能面临筛选十万个学生。在这个背景下,就可以看到今年的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明确提出了一个比如奥赛获得几等奖,青年学生创新大赛获得什么什么样的奖,原本在这个高考改革当中把奥赛的获奖加分取消了,让孩子们更公平,你都可以自己选了,但是现在,在自主招生这个当中,条件又加了这么一条。用现在高校的话来说,死灰复燃。没办法,原来不太重视奥赛比赛,又回归到重视。这样的话,在改革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个小问题,未来我们还会去,等一会儿我可能会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会逐渐去变。[11:13]

[宋晓垒]:在这个背景下,我怎么样从这些符合条件的学生当中,选择出高校喜欢的人才。其实在这个过程里面,一个就是所谓的适合不适合高校自己培养人才的目标取向,我这个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选拔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几个方面,比如这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学科素养、学科潜能,还有一个,他的人生规划。通过这种方式评价选拔出高校需要的人来。[11:14]

[主持人]:我们关注到,今年各项自主招生政策中明确规定了一个多元选拔形式,而且,甚至学校表示会对一些特殊的天赋或者才能的学生量身订制考核方式。针对高校自主招生量身订制,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11:15]

[宋晓垒]:这个问题的确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今年各高校的招生简章,在这个评价和选拔过程当中,的确提出了一些像您刚才提到的量身订做的方式考查学生。举个例子,假如你要报考北大的自主招生,给你面试和笔试机会了,你说你是因为曾经写过一本专着,发表过一篇关于某个方面的论文,北大就可能会安排这个方面的专家单独和你面试。假如我写了一篇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都发表了,我因为这个进了北大的面试系统或者笔试系统,这个专家和我谈的时候,可能他就是红学专家。他问我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我就要用我论文里的思想来回答。如果我说不出来,那就PASS掉了。[11:16]

[主持人]:看你对这个研究有多深。[11:16]

[宋晓垒]:是不是真正是你写的,看看你的水平到什么程度。这就是特别典型的一个个性化。再比如说还有一种模式,人大的考古专业,他会领到博物馆去,或者领到某一个现场去,两天时间,看你是否真正喜欢这个专业,是否在这个方向上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我们选拔有特长、创新潜质的,就是看看你真正的是否是喜欢它,是否能在这个上面有你自己特有的一些灵感,或者有你自己的思想在里面。[11:17]

[宋晓垒]:除了这个以外,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看到招生简章当中提出来的选拔、评价、笔试、面试的时候,与专业的结合更紧密。比如报理工大学软件工程,软件专业的,你在这个之前是否自己设计过小程序,你在这个上面到哪种程度了,他和专业又结合得非常紧密。如果就是因为为了拿到自主招生的分数而来做这件事情,那么一问马上就可以发现出来,通过面试、笔试就可以发现你的不适合。[11:17]

[主持人]:这就是所谓的量身订制,或者特殊人才选拔的标准。[11:18]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今年自主招生还改了一条,以前是通过校长,中学校长推荐,现在考生可以自荐,这对考生的自主权多了一份,但是我想对考生的兴趣点也多了一个重要的方面。请宋总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有什么样的建议,针对这一条?[11:18]

[宋晓垒]:在这个改革当中,这是更公平。准确说就是公平。我们原来有校荐的时候,一个孩子如果不在重点中学,这个重点中学有校荐名额,你再优秀也没有这个资格。你可能就失去一次机会。现在这个都没有了,谁都可以报。至少这个孩子有了一次机会,程序上是公正的。将来录不录你,给不给你加分,就看人家高校通过条件选拔,通过笔试、面试选拔,那就是高校说了算。在这个上面,我觉得是更公平的。[11:19]

[宋晓垒]:其次,由于取消校荐,孩子们可以自己给学校递材料。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第一点,你一定要看这个高校的条件是否你够上了,你自己的条件是否够报名条件。如果你不够这个报名条件,可能就没有办法给你面试或者是笔试资格都不给你,所以,你需要关注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另外,家长、孩子在面临自主招生的时候,还是平常心。我们实际上多了一次选拔的机会,而不是说一定要通过自主招生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客观上要认真研究你所要关注高校的招生简章,主观上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好了。[11:20]

[主持人]:针对多数自主招生学校现在设置笔试考试科目,有人认为这样的笔试是重复了高考的工作,就变成一种小高考。很多人说,这个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应该去设置一些突破高考科目和内容限制,符合大学生要求的学科以及内容。能考查高考之外的学生能力。您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11:21]

[宋晓垒]:有道理。在自主招生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什么会出现小高考这个说法,因为它的时间是放在高考之前来进行的,而放在高考之前进行,面试本身现在有争议,科学、有效性,没办法,加了一个笔试,其实笔试加面试这套模式,是学习借鉴香港地区的模式。它的内容不是单纯来自于高中学习内容,它本身就是在高中学习范畴之外的。因为刚才我提了,高校在选拔孩子的时候要看他的学科素养、学科潜能,这个背景下,我们要考查这个孩子是否有这个学科素养,是否有这个学科潜能的时候,比如通过笔试。如果一个小孩要考北大的中文系,他说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具体到唐诗当中,很有研究。假如我们在出题当中,出的题目恰恰是在你高中课本没出现的某一个作家的作品,你能不能对他的作品分析,你对他的作品了解到什么程度。假如这个孩子学科特长,对中国古典文学,比如唐诗研究很深刻的话,如果有研究,就像他描述自己是喜欢研究这个,比如对韦庄的作品,他应该是有研究的。这一定是超出你的课本范围之外了。这种自主招生的笔试,现在到今天,我们说改革元年,它已经是与专业有很深的结合。第二,考查孩子的广度、深度和思维的敏捷性。[11:22]

[主持人]:笔试考核的内容也是考查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11:22]

[宋晓垒]:现在笔试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非常明确告诉你和专业做结合,第二个,他不告诉你考具体内容,但是考的都是你在高中这几年,从小学到高中这几年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两个这样的发展方向。[11:23]

[主持人]:目前来看,如果称为小高考,这样考核的内容还是比较科学的。[11:23]

[宋晓垒]:还是比较科学的。这个小高考形成这样的概念,但是今天我们改革了,这些考试放到高考之后,你还是先把精力放到高考上,后面是你知识积累,你很难冲刺,自主招生这件事情不是你冲刺出来的结果,不是你培训出来的结果,是你长期12年的学习积累。[11:23]

[主持人]:这就要求这个学生更要注重平时的能力。[11:24]

[宋晓垒]:对,是这样的。[11:24]

[主持人]:我们看一些人对于面试成绩的看法。有人说当前自主招生面试不太科学。为什么?就是由于考生能力和关注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要在五花八门的题目当中抽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可能不太容易。而且由于这个试题的不同,参加评审专家不同,对面试标准的把握也不同。因此学生面试成绩存在比较大的偶然性,可能就是不公平。假如我抽到的东西是我不太了解的,但是我了解的没有抽到。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11:24]

[宋晓垒]: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于面试这件事情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实效性。现在也存在巨大争议。我们调过头来看,自主招生改革,本身就是要解决这种唯分数论、集中录取的问题,我们就是从多元评价、多元录取角度发展的,这是由于涉及到面试存在的争议,我们才加进了现在有的综合评价。因为这种争议,我们可能会漏掉某一个人,比如数学天才,他本身就不善于言词,你让我做题,或者我数学思路特别敏感,但是你要和我面试,我说不出来。这样的孩子面试可能就会出问题。补充是什么?现在从理论上来讲就是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面试的这种方式、模式、内容,还有设置的环节,也在逐渐地进步和完善,使测试本身就变得进步和完善。另外,我们补充进去叠加条件。比如综合评价,这个综合评价也就是为什么自主招生这个路子会广义上越走越宽,就是综合评价会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方面,从大的层面来看,我们是这么来考虑的。[11:25]

[宋晓垒]:第二,如果从实操层面来看,面试本身具有它的科学性。通过题目的设置,通过你的回答,通过你的表现,是能够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思维品质,能够反映出这个孩子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够考查这个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能够带来评价的正向的结果。比如我们在实际当中,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学生,类似于这种聊天方式问,你告诉我你妈妈最好的化妆品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挺多的,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告诉我说是,用了什么雅诗兰黛;有的孩子告诉我说,书是我妈最好的化妆品;还有人告诉我说,爸爸是我妈妈最好的化妆品。[11:25]

[主持人]:考查思维能力。[11:26]

[宋晓垒]:有的孩子告诉我说,我是我妈最好的化妆品。我想到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比如最后一个。我说,你是你妈妈最好的化妆品。你从小成长过程当中,你取得一点点成绩,妈妈都为你高兴,乐开了花一样,你说是不是?他说是。很多时候当你问这种话的时候,妈妈总会泪流满面。但是这种反映出孩子的思维品质。甚至还有一次,我印象是复旦还是哪个大学的面试题,你相信神的存在吗?你看题目挺简单的,但是这个反映出这个孩子的敏捷性。有的小孩走上哲学的,比如这种教那种教,辩证法。有的小孩不是,他说我相信神的存在,这个神是自然规律。把概念一换。展开这个概念来说,对于面试老师,这个孩子思维品质可能就不一样。所以,他面试本身,通过题目的设置,来反映这个孩子一些情况。他有他的科学性。我觉得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完善,一个是补充。[11:26]

[主持人]:这个面试成绩,比如说在学生最终成绩当中应该占什么样的比重,现在有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11:26]

[宋晓垒]:有,各个大学不一样。有的大学比较侧重于面试,有的大学侧重于笔试,有的笔试和面试五五,有的六四,还有的三七,面试占七。[11:26]

[主持人]:这就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1:26]

[宋晓垒]:看大学自己本身对自主招生选拔人才,想通过哪种方式选拔。还有的大学没有笔试。这90所大学当中有一些没有笔试,全部是面试。[11:27]

[主持人]:现在大学也是根据它自己的需求,可以自主地去定这个面试的比重。[11:27]

[宋晓垒]:对。比如说,清华、北大,就以他们为代表,他们提出来那么多学生报名报上来了,材料报上来他们会审核,比如我审核出1000份,这是我假设的1000份,可能会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直接进入面试,材料审核优秀就直接进面试,我就不笔试了,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要笔试一下,然后再进去。面试占的比重其实挺高的。[11:27]

[主持人]:谢谢宋总给我们解答自主招生的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大家如果关注自主招生或者高考领域,对紫光教育应该不陌生,我们知道紫光教育现在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校长论坛。今年校长论坛叫“新高考政策解读与自主招生改革趋势校长论坛”,是要在北京启动了。[11:27]

[宋晓垒]:3月28号、29号。[11:28]

[主持人]:其实历届校长论坛会聚了很多大家非常关注的两百多所重点中学的眼光的关注。我们知道北大、清华和人大也是倾情协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紫光教育会凝聚这么多优秀学校的校长前来参与?[11:29]

[宋晓垒]:咱们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自主招生。我们认为,自主招生这种模式是高考的一个补充。咱们现在国家的高考改革也的确是在向多元评价的方式来发展,加进了一个综合素质评价这一类的东西。我们认为,自主招生既然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政策的解读上、在学校给中学的服务上,还有给社会家长的指导,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架起了从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到中学对人才的培养,我们架起了一个桥梁。因为中学校长是处在一个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岗位,我们国家高考政策改革,他们非常关注,他们在实操层面上怎么操作,怎么理解这个政策,怎么执行这个政策。现在我们中学阶段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大学选拔的人才,他们都需要来了解。我们就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校长们在这个平台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做一个沟通、交流、学习。[11:29]

[宋晓垒]:比如2015年第六届校长论坛,我们的核心主题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在高考改革之下,高校对人才评价标准是什么,是怎么培养,怎么选拔的。高考自主改革情况之下,中学怎么办,同行交流,邀请了北京、上海、浙江的同行,上海、浙江是改革试验区,他们在改革试验过程当中,他们是怎么培养这个创新人才的,谈谈他们的学校怎么做,我们校长学习、交流。在自己未来的学校发展过程当中,造福于自己的学生,造福于当代的教育。由于我们这种服务真诚地为这些校长和大学、中学服务,所以赢得他们的一种口碑和信赖。[11:29]

[主持人]:我想今年校长论坛已经是第六届了,也就是第六个年头,每年一届。可能以后还会继续坚持办下去。我们想知道通过这样的长期持续的校长论坛举办形式,我们最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11:30]

[宋晓垒]:我们达到的效果就是想把咱们中国教育改革真正能够贯彻下去,培养出符合我们自己国家的创新人才。习主席也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民众持续不断往前走的特别重要的环节。我们也想把这种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抓起。帮助我们的孩子能够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长,变成一个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核心目的还是这样的。[11:30]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宋总作客人民网,和大家分享自主招生高校改革方面的话题。我们也希望紫光教育在未来能够不断地向高校输送出更加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非常感谢您。[11:31]

[宋晓垒]:谢谢。[11:32]

[主持人]:谢谢宋总,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再会![11:33]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