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招生政策

聚焦变革中的自主招生:素质能否考出来

时间:2017-09-22 18:14:57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6月10日至22日,被称为“小高考”的自主招生正在各地展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的自主招生一律安排在全国统考后、成绩公布前进行,且不得采取联考方式。

自2003年试点以来,自主招生从首批22所院校扩展到90所。从各校自选动作到部分高校联合出题,自主招生的每次“变脸”,都引发考生、家长、高校和中学等各方热议。今年,这项制度的变化,更加牵动社会关注。

“赶考”究竟好不好?

“高考结束,孩子心情较为轻松,对自主招生没有做特别的准备。” 一位陪孩子到浙江大学参加考试的家长赞同将自主招生挪至高考后进行,“大家不能再同时报多所学校,投机行为也减少了。”

今年,自主招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招生时间放到统一考试后。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考生和家长普遍为这项变化“点赞”,认为压力减少了。一些中学老师也认为有利教学稳定。

然而,也有不少高校人士另有看法。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指出,6月下旬高考成绩出来后,大学必须立即组织志愿填报,其间只有两周多时间,加上高校招生机构人手不足,人才选拔效率难以保证。

将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整齐划一”,被很多学者看做是遏止高校间白热化生源争夺战的一种手段。但也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考试时间“撞车”,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备选学校,或者利用各校考试的“时间差”“打飞的”赶考。

“自主招生不是优中选优,而是大学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特点的学生。”秦春华说,“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他最后被哪所大学录取了,而是在报考过程中,发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哪里,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浙江大学招生处处长吴敏认为,自主招生的时间在高考之前或者之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校要探索在人才选拔中更多发挥自主性,科学公正地选拔出优质人才。

素质能否考出来?

“公务员工资该不该涨?”“支不支持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各个高校为更好地选拔真正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创新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测试方案。特别是在面试环节,专家小组往往要通过自我介绍、随机抽题、发表不同观点、讨论辩论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知识结构、思辨能力、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念等。

“我们并不看重考生的答案,而是看重他的思维过程。”浙江大学东北地区自主招生组组长王杰表示,学科特长在学生的竞赛成绩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自主招生的面试题不再拘泥于学科,而是考查学生限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很多试题的设计都力图发现学生的专业特长。如在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考试中,请考生围绕“东方之星”“阳光动力”等话题展开论述,考生既可以选择工程技术、工程管理角度,也可以延伸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驾驶更加安全、节能与舒适。

“这种考试形式挺好,需要孩子日常的积累,不是短时间的培训能够达成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并没有参加社会上的一些辅导班,但这样的考试形式让他打消了先前的担心。

一些高校招办的负责人表示,不少经过“培训”的考生,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答非所问”,即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就会绕过去,背一堆文不及意的答案。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洁说,中国高校自主招生体系还需要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在选拔方式上,如何使选拔更加科学、更能体现本校特色,都是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