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招生简章

防范自主招生腐败的技术可行性

时间:2017-09-22 18:18:20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一刀切的高考制度究竟有多糟糕,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在高考的单一评价下,中国的教育体系过度应试,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被扼杀。很多人也非常清楚高考改革的必然方向:社会化的基础测试加多元化的自主招生,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成长释放更多个性的空间。

  然而,一提“多元化”“自主招生”,舆论又是一片反对之声。尤其在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一事曝出之后,自主招生导致必然腐败,似乎又多了一例铁证。

  人们的基本论断大抵如此:高考是糟糕的,但它至少是公平的。

  统一高考之外的自主招生、提前招生到底有多乱,不用媒体大规模揭发,很多上过大学的人都可以举出不少身边的例子来。例如在我上大学时,年级里就有不少“华侨生”,虽是土生土长中国人,却持着几内亚比绍等小国的国籍,以远远低于录取线的分数入校,和我们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当然,他们的家境都非常优渥。

  相较发达国家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中国高校当前的权限还非常有限,便已有如此之多乱象曝光。一旦更多地向高校放权,各种“二代”就会进一步挤占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担忧,在中国当前的高校治理体系下,就会是现实。

  但要从“技术”上来说,防范各种自主招生的腐败并非没有可能。

  例如在笔试阶段,一些学校自主命题,考前漏题、评卷放水、录分作假都有可能发生。解决方案便是实行社会化的专业考试。例如中国留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向全球提供的托福、GRE等考试服务,受到多国高校的认可,成绩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又例如中国各高校在录取艺术、体育特长生时都要求学生持有一定级别的证书,而证书资质造假也是自主招生腐败中的“重灾区”。如果将等级的考核评定社会化,且打破行政垄断,增加不同机构在公信力上的竞争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质的作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