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自主招生中,校荐为自找招生的主力军,由此可见,校荐效力很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哪些考试更利于获得校荐名额吧
其实不管自主招生形势如何变化,有一点总是不变的,那就是平时考试的成绩,有时候再华丽的自荐信也很难赢得老师们的欢心。平时的成绩还有一些重要竞赛的奖项、甚至是个人影响力(蒋方舟等)都显得很重要,但是从现实中,校荐还是占有主要的分量,当然特别对于清北等名校而言,面对的几乎全是重点中学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些普通中学没有推荐的资格,这与该校往年的高考成绩有很大关系。同时,尽管很多学生目标不是北大清华这类的学校,而是其他的一些重点大学,例如北方交大、华中科大等,归根结底平时考试的成绩还是占有很足的分量。估计没有哪个院校愿意接受那些有好几科不及格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
按照往年的经验,十二月份各院校自招已经启动,因此学生要想获得校荐名额,必须考好之前一段时间内的考试,例如说开学考试、本月月考、期中考试这三次考试的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校要推荐一些学生,总有一些依据,最好的依据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就是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了。开学考试已经结束,不管考得怎样都是成为过去式,那么接下来的两次考试,本月的月考,还有十一月份的期中考试,学生必须慎重对待,特别是重点中学一些中等生,更要慎重对待,因为稍有不慎,十几分的分差,名次就差了几十名。
其实想考好这两次考试也不难,因为这两次考试内容都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部分内容,只要对知识点、题型、解题之间的联系系统化掌握,考个不错的成绩并不难,至少要让老师看到你在进步。因此说学生们现在不要浮躁,更不要急躁,毕竟才刚开学,尽管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是有很长的时间来弥补。谁都希望明年能考一个不错的学校,也希望自己顺利的通过自主招生,这些是经过一些列努力的基础上的,需要学生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理性的认识、思考、定位、调整、选择等环节累积。今天我和赵京教授在聊起去年自主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参加自主招生,其实是一种思维的锻炼,所谓思维习惯改变行为习惯,尽管一些人最后没有拿到自主加分,那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充实,一种思维拓展,一种内心的充实。而这些绝对不是通过一两节课能培训就能达到的,我们不能依赖于培训,而依赖于自己,通过自己感知、认识、尝试、调整、评价等过程,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去改变自己。
因此参加自主招生不是在买彩票,谁都能买,谁都有几率能中大奖,而是需要一定的基础,那就是成绩作为基础,所以说,既然前途是光明的,那么我们就想办法让这条通向明天的路不在曲折吧,从现实做起,那就是扎扎实实的学习,慎重对待好接下来的两次考试吧,那才是根本。
(责任编辑:贾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