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J的儿子在海淀一所重点学校读高三,前天J打电话说,看过你的博客了,本来正为自主招生闹心呢,现在不那么纠结了。寸草好高兴啊,第一个目标达到了。
不过J还是在为自主招生纠结,因为按儿子的成绩,她觉得可以争取一下自主招生。J说儿子的目标是上海交大,老公有个同学是湖南大学某专业教授,那个专业不错,儿子也可以兜底。所以想准备这两所学校的自主招生。
寸草对这个孩子还是有点了解,学习比较踏实,成绩基本稳定在年级前50,但按照现在的成绩,上海交大有点紧张,湖南大学又有点委屈。不说孩子最终会报考那所学校那个专业,从自主招生认定的角度看,这两个学校的选择都不太恰当。上海交大孩子拿不到认定的可能性极大,湖南大学假如今后真报考的话,即使是考虑选专业,自主认定也应该用不到。那还去争取吗?
寸草仔细演算了一下近三年来,各中学获得高校自主认定资格的情况,发现还满有统计意义的。一般高校给中学校荐名额,通常是建立在中学对该高校输送生源的情况下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其实某一中学的学生,能获得那些高校的自主认定资格,认定比例有多大,基本上是有一定概率的,以前的数据是可以参考的。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和家长在自主招生报考时的盲目性。
寸草把统计数据发给J,J刚才打电话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说我给孩子选的这两个学校不太合适了。
J说要好好想想,也看看孩子接下来几次的考试,再重新选定目标。寸草也舒了一口气,如果J能恰当地做出选择,孩子就少受些罪,少一些烦恼。
寸草之前统计的高校自主认定的结果,这个数据对群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简单地说,可以了解有无认定对报考高校有多大影响。
那中学获取高校自主认定资格的情况,同水平中学间的横向比较和自己学校几年来的纵向比较结果,恐怕对于个体的参考意义更大一些。基于这个数据,可以大概判定孩子报考某所或同类学校,是否选择的恰当,被高校认可获得认定资格的可能性有多大。进一步,做出平衡判定,选择较优方案。
(责任编辑:贾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