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辛弃疾 (1140 — 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 今山东济南 ) 人。在宋代词坛上,与李清照 ( 易安居士 ) 合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立下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 21 岁时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后率众加入耿京的起义军,并任“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耿京主动与南宋联系,在奉命去南宋期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挟众降金。辛弃疾北归以后,率众勇闯敌营,活捉张安国,并号召了上万名士兵一起投归南宋。归南宋后,辛弃疾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安抚使。在任上,实施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措施,但屡遭当权者疑忌打击,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近二十年。晚年曾任知镇江府,在此期间,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反对轻举冒进,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 1207 年病逝。据说临终时,还大呼“杀贼”。
辛弃疾的词作数量居两宋词人之冠,留存至今仍有六百余首。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是宋代词人、特别是豪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题材广泛,其中抒写抗金复土、倾诉壮志未酬的愤慨的作品,是其精华部分。
本词作于 1205 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此前,他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层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各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采纳。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北固亭下临长江天堑,拔地而起,登临纵目,满眼风光。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
<2) 基本解读。
词的上阕赞扬了孙权、刘裕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慨叹千古英雄难再,包含了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几句是说,江山千古依旧,但是,像孙仲谋那样称雄江东的英雄却找不到了。 “江山”之前冠以“千古”二字,点明了这首词是要怀古,把读者带人历史兴亡的意境当中。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大破黄祖,抗衡曹 ( 操 ) 、刘 ( 备 ) ,终于成就帝业。当今国事多艰,多么需要孙权这样有作为的英雄啊 ! 可是,眼下却是无处寻觅。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人物是无处寻觅了,作为他们英雄业绩的象征一歌台舞榭,以及他们的流风余韵——积极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也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消逝磨灭掉了。一个“总”字,表明英雄业绩的葬送,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大宋王朝的衰落,也包括在其中。
“总”字寄寓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的深沉的慨叹。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几句是说,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住过的地方,今已杂草丛生,夕阳斜照,成了偏僻荒芜的普通陋巷。刘裕小字寄奴,是南朝宋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京口起事,取代了东晋政权,后又兴师北伐,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刘裕当年金戈铁马,驰骋中原,所向披靡,真是气吞山河,势猛如虎 ! 作者在这里歌颂刘裕,既是对刘裕业绩的向往,对自己报国壮志的一种含蓄表达,也是对英雄难再的不满和无奈。当年刘裕就是在京口起事而成大业,现在自己正好也在京口镇守,天时地利,皆为我备,挥师北伐,光复中原,正当其时,但现实与愿望却相距甚远。
下阕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几句写历史典故:宋文帝刘义隆 ( 刘裕子 ) 元嘉年间,派王玄谟出兵北伐,也想学汉代名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封山而还,但由于准备不足,草草出兵,结果大败而归,北魏大将乘胜追击,兵临宋都建安,宋文帝君臣恐惧,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忏悔。辛弃疾借这个故事警告轻举妄动,企图草率北伐的宰相韩侂胄。但此时的韩侂胄急于提高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妒贤嫉能,对辛弃疾的警告置若罔闻,在辛弃疾离开京口的第二年,便草草出兵,结果一败涂地。事实证明辛弃疾并非杞人忧天。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几句由今忆昔,感慨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绍兴三十二年 (1162) 辛弃疾南归,至京口任上写此词,已经四十三年。当年扬州以北地区的抗金斗争如火如荼,烽火弥漫,至今仍历历在目,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使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几十年来报国无门。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是从上文追忆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令人惊心: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修庙祭神,香火缭绕,神鸦飞舞,社鼓阵阵,好不热闹 ! 这里既有山河非我的感慨,也有对统治者不图北伐,置沦陷的国土、人民于不顾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词最后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但为国效力之心、抗敌复国之志不衰。然而统治者不思进取,朝廷权奸当道,又有谁来过问自己,器重忠勇爱国之士呢 ? 作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 精华鉴赏。
①这首词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其时词人已经 66 岁高龄。它反映出作者对国事无能为力、忧心如焚的情绪,词中激昂之言少,沉郁之言多,因而风格显得抑郁低沉。
②词作借咏史而言现实,故词中用典故较多。前人对此有所批评,认为作品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本词用典,能与主题紧密结合,虽多而不滥,灵脱自如,增加了作品的内涵,故用典还算贴切。
③全篇借古言今,亦史亦论,在结构上有事事相连、环环相扣的特点。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通过背诵学习古典诗词。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比较具体地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从而对古代词的两大流派有初步的认识。
参考答案:豪放词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视野开阔,气象恢弘雄放。如苏轼的《念奴娇》 ( 大江东去 ) 、辛弃疾的《永遇乐》 ( 千古江山 ) 叙写的景物从大处着笔,不是具体描摹景物的形状、外在特征,而是着眼于它的神韵和气象,显得大气磅礴,声势雄壮;抒情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一泻千里。婉约词以阴柔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细腻委婉。如柳永 (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对景物的描写都比较具体细腻,生动柔美,以景衬情,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情感的抒发含蓄婉转,意味深长。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内容都相似,本题的意图是要学生了解两人、二作的同中之异,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苏轼《念奴娇》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奈。辛弃疾《永遇乐》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中原,所向披靡,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地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名句、佳句,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对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第 1 小题,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 “杨柳”、 “晓风”、 “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第 2 小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表达上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 ( “寻寻觅觅” ) 通过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第二层 ( “冷冷清清” ) 通过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第三层 ( “凄凄惨惨戚戚” ) 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这样把诗人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3 .相关资料。
(1) 《雨霖铃》相关资料。
① ( 柳永 ) “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 ( 宋仁宗。本书编者注 ) 日: ‘得非填词柳三变乎 ? ' 日: ‘然。'上日: ‘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 日与猿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
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 《苕溪渔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 ( 艺苑雌黄》 )
②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避暑录话 ))
③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据唐段安节 < 乐府杂录 ) 载,是唐玄宗令乐人张野狐所制。相传唐玄宗入蜀时,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玄宗悼念杨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由梨园子弟张野狐用筚篥吹奏,于是传世。
(2) 《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资料。
东坡在玉堂 ( 翰林院 ) 日,有幕士善歌, 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 ( 柳永 )? ”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
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 “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也。 “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 “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拍到自己,“人间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 清?黄苏《蓼园词选》 )
(3) 《声声慢》相关资料。
练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且《秋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 < 文选 ) 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又使叠宇,俱无斧凿痕。 ( 张端义 ( 贵耳集 ) 卷上 )
易安以重阳 [ 醉花阴 ) 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日: “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 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 ( 正 ) 易安作也。 ( 《琅壤记》卷中引《外传》 )
易安在宋诸媛中, 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 ( 观 ) 、黄九 ( 庭坚 ) 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夸梦窗 ( 吴文英 ) 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 ( 指周邦彦词 ) 之班,盖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李调元《雨村词话》 )
(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资料。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稼轩词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