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经验分享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孩子被武大录取

时间:2017-09-22 18:01:07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才能使子女成龙成凤却一直困扰着父母,围绕如何教育子女的争论也从未间断。培养一个孩子,一路上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你只看到那个孩子成绩很好,你没看到的是那个孩子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

7月18日,网上显示孩子已被武汉大学录取。今天(29日),典雅的通知书送到了家里。

我如释重负,算是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高考。

其实,“如释重负”之于我并不确切,我觉得应该是“水到渠成”。

我对孩子一直有一个长远规划,今天的如愿以偿,都是前期努力的结果,顺理成章,没有出现惊喜,也没有发生意外。

在本地上就在身边的全国名校,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儿子对此也很满意。

事实上,我对孩子的前期生涯规划就是上武大,我并不奢望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那给他的压力太大。孩子努力了,有了这个预期中的结果,做家长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培养孩子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很多观念上家长们都有争议,应一些朋友之约,我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家长的几点感悟——

感悟一:首先,要不惜代价上名校

我孩子小学上的是育才小学——被民间誉为汉口最好的小学。

当时大多数同事选择的是同样有名的育才二小,一是二小离得稍近些,只有一个红灯路口,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学;二是二小学习抓得紧些。我是选择一小的少数,我的选择源于同事的一句话——

有孩子上二小的同事说:孩子晚上做作业做得都睡着了——我不想让孩子在小学就学得这么累。

同事鲁珊当时跑教育,她说:每次去育才一小,看到孩子们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当年的选择没有错,孩子在育才小学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前几年迷上了跟同学在地上打卡片,赢了无数盒魔卡;后几年迷上了打篮球,这个爱好一直保留至今。老师对他也很关照,小学毕业演出的光碟,儿子当时看了一遍又一遍。

最值得骄傲的是,儿子六年级时在楚才作文竞赛中出人意料地拿了个一等奖。

儿子初中上的是二中广雅中学(二中初中部)。

学校篮球场很多,儿子每天下午放学后要打个把小时篮球,水平不错,是篮球场上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初中正是身体快速生长的阶段,每天的打篮球促进他的身高到初三就达到了一米八五。

但二初的师资却有点名不符实,前两年不停地换老师,水平也不怎么样,只是到初三老师才固定下来,水平也还不错。

孩子初中的成绩处于二初次火箭班的前十五名左右,一直不太稳定,直到初三下学期才开始发力,成绩不断进步,中考时到达最佳,分数达到华师一附中,超过二中、外校。

选哪所高中?我们首先排除了华师一附中和外校。

华师一附中远在江夏郊区,需住读,我怕失去监控,孩子有可能玩丢了。这不是杞人忧天,我有同学的女儿考进华师一附中,结果最后只上了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外校,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只适合出国的或者文科生,对于想走高考这条路的理科生,千万莫抱有幻想,我们诸多同事有过惨痛教训。

至于二中,我们确实有过纠结。

孩子是二初毕业,对二高心中其实是有情结的,何况许多同学进了二高,但他当时没有表露出来。

我们家长考虑的是,与其进二中平行班,不如进六中火箭班。六中虽然这几年表现不如二中抢眼,但毕竟是老牌省级重点中学,师资力量还是很不错的,集中优势师资确保几个火箭班还是可以做到的。相反,二中的平行班很难都配上好老师,正如二初时一样。

最后,我们还是下决心选择了六中的火箭班——湖北省理科实验班。

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选择还是明智的。高中三年,六中给这个班配备的都是很优秀的老师,高三时这些很牛的老师每人只带这一个班。班主任老师更是非常敬业,几乎天天从早7点到晚9点14个小时守候在班上。六中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想打个翻身仗。

2015年,武汉中心城区理科状元出自六中;今年,六中理科最高分698分,算是汉口最高分——江南的实验中学拿了理科状元。

这个小状元来自我孩子这个班。该班50人,600分以上达34人;全校600分以上182人。

与二初23班上了二中的同学相比,当年班上第一名的同学上了华科同济医学院,第二名的同学上了天津大学。当年十名开外的我家孩子,通过六中三年的努力,考上了武大,最终赶上了第一方阵。

回到这一节的话题,上名校的好处已经清晰可见:儿子高中这个班,600分以上34人,都可以上211大学,成才率远高于普通学校;儿子初中打篮球结识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暑期两人天天一起健身,这些都将是他人生旅途中强大的校友资源。

这还不包括即将迎来的武大这个平台。

感悟二:培优还是有必要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对此表示赞同,但我觉得孩子也不能过得太舒适、太安逸,适当吃点苦磨炼一下很有必要。

小学四年级以前,我是放手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每天放学时都是黑汗水流的。即便周末上的那个英语班,也是跟着老外一起玩,开心得很。但从四年级开始,我让孩子上了两个培优班,一个是奥数班,一个是新概念英语。明星教育的奥数班太难,回头看实在没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没什么帮助,初中数学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体系,与小学的奥数完全不搭界。

我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对培优似乎从来没有表现出排斥,更没有一次说不愿意去。每次都是我开车把他送到指定地点,到点时再去接回来。他总是开开心心地去,快快乐乐地回——这一点很难得吧!

武汉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当别的孩子都在培优时,你的孩子还在快乐地玩耍,实际上你的孩子已经落在别人后面了。

中考之前,孩子他妈妈已经和几个家长预约了三个黄冈中学的老师,暑期来汉办一个短期培优班,就是上高一的数理化新课。中考结束第二天,我的孩子就进了这个六人小班,虽说花费不菲,但孩子们感觉收获不小。高一开学后,孩子已经跑在了别人的前面,学习上没感到吃力。第一次月考,就排在这个火箭班的前十名,一下子给了孩子极大的自信。

这是个好的开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

有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我的侄女孩子中考完后,她觉得孩子辛苦了,该放松一下,先带他玩一玩,再报一个绘画班,还做一个志愿者参加一下公益活动。我们拿自家孩子的例子“教育”她,她似乎并不感到急迫。

其实,许多家长都在暗中比拼。你只看到那个孩子成绩很好,你没看到的是那个孩子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觉得80%以上的孩子智力程度是一样的,只有不到10%特别聪明和不到10%智力稍差的。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老师的水平高低有相当大的关联。在相同师资的情况下,取决于学生努力的程度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刻苦程度我觉得是主要因素。

我的孩子高三年级很少有12点前睡觉的,学到凌晨1点也是常有的事。早晨6点20分就得起床,7点就得到校。

感悟三:跟班主任搞好关系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坚持跟老师搞好关系。

高中时,班主任老师是个妈妈型的严师,对学生管理很严,日常说教可谓不厌其烦。孩子开始对他很有抵触情绪,在一次点名批评之后,孩子甚至不想上他的课。我们一方面跟孩子做工作,说老师这样都是为了你们好,你千万不要跟老师过不去,这个老师是要跟你相伴三年的,如果相处不好,你不仅三年都很难受,你这门课也会塌下去;我们另一方面去找老师沟通,介绍孩子的优点,请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孩子多包容、多鼓励。

经过交流,我跟班主任老师成了朋友。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抚和转变,对老师也慢慢适应和理解了。

说到座位,有些家长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孩子在二中初中部时,班上是每次大考后根据成绩排座,排名靠前的同学先挑座位,再挑选同桌。高中时主要由班主任安排。

高一时,我没太在意孩子的座位,跟班主任也交流很少。高二时我跟班主任交上了朋友,恳请他把我儿子跟成绩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坐。随后两年里,在班主任的关照下,孩子大多跟班上前十名的同学同桌。

榜样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同桌二个月,我孩子的成绩就可迅速赶上这个优秀的同学,甚至超过他。

当孩子成绩达到前十名,再与班上第二名的同学同桌后,他的成绩最高达到了班上第三名、全校第六名!今年四月全市调考,他考了641分。

与优秀同学同桌,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他还和这些同学都成了好朋友。

感悟四:要给孩子立规矩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对当今孩子诱惑最大的是手机,不少孩子的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上。

可以说,处不处理得好手机问题,决定着你的孩子最后能不能上名牌大学。

不少同事和朋友平时称我的孩子为“学霸”,似乎我的孩子一定是自觉学习不用父母操心的。

其实不然。在手机问题上,高中三年,我们与孩子也斗争了三年。

最初,孩子也是一个人在他的房间里偷偷玩手机,我们不时从门缝里瞄一下,发现不对劲,就及时过去提个醒——耐心地、温和地、轻声地,而不是粗暴地、厉声地。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喝水,发现儿子的房间透出微弱的光,我蹑手蹑脚地推开门缝一看,原来是儿子躲在被子里玩手机。

我意识到,如果不能治好这个“手机病”,关于儿子的一切宏大规划都将成为泡影。

我找机会跟儿子谈了一次,让他认识到当前学习任务的艰巨性、家里对他的期望目标、上名校的种种好处,以提升他的“思想觉悟”。

然后,我们一起约定了一个规矩:平时不能玩手机,只是周末可用手机跟同学们联络一下。

儿子答应了。

我们没有强行收缴他的手机,平时就放在他的抽屉里,他也自觉做到不拿出来。周五晚上一回来,进门就说:今天手机可以给我用了吧!

我们说:好。你自己把握。

对孩子的最大爱好,你想管死是做不到的,只能是有堵有疏,疏堵结合。

感悟五:减少不确定性

一个独生子女,承载着我们的全部希望,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把这惟一的希望培养成才,不允许失败,这该有多不容易!从他呱呱坠地,到步入大学,这中间会出现多少不确定性!

譬如,从家里到六中这段约一公里的路程,没有公交车直达,不少同事让孩子骑车去,也有些家长每天开车接送。我的选择与众不同——让儿子每天打的往返。一天来回20元,1年7000元,3年就是2万多。

不是我不心疼钱,而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

这条路没有自行车道,只能占用行车道,那就等同于你把生命安全交给了陌生的司机。3年,1000多天,999天安然无恙都不行,哪怕一次闪失都会让你难以承受。有同事的孩子骑车上学,在单位大院门口被进来的车子撞了,骨折,医院里住了两个月,正值高三下学期。这个代价比打的高太多了:高考失利,复读一年。

每天6点多起来开车送他,对于习惯晚睡的我来说,身体也吃不消。

没办法,只好让钱吃点亏。

这一路走来,你还会遭遇各种考验,如早恋、跟老师闹矛盾、玩手机、叛逆期等等,哪一个处理不好,孩子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难以到达理想的车站。

所以,能有今天的结果,也算是一种幸运,相当于我这个当家长的通过了人生的又一次高考。

接下来的七年,将是我人生中最不用操心的阶段,该好好过过自己的生活了!

【自主招生家长经验】高三生家长最全准备清单

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把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解读自主招生最新政策、提供自主招生个性建议、推荐自主招生精品课程,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平台,助你圆梦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