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高考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对2020届考生备考来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表一:2016—2019年北京考生不同文体写作数据统计: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北京卷阅卷的尺度,并非每年标准不一定相同,例如2016年,判卷(作文)的尺度明显较松,与其他年份相比。
2、二类文所占的比例最高,超过50%,所占比例最低的年份是2019年,为51.40%(记叙文),所占的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18年,为83.28%(记叙文),议论文(二类)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稳定,约占70%左右。
3、北京考生,选择议论文的人数明显占优(相比选择记叙文),2018年比例约为4:1,2019年比例为7:1.
4、考生选择写记叙文就相对容易拿高分是一种错觉,从数据看,无论是一类文所占的比例,还是二类文所占的比例,普遍低于议论文(所占的比例)。
5、二类文所占的比例超过50%,折射出众多考生在整个高三一年时间内,在作文方面,没有可能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甚至处于低效备考状态。
近两年,北京考生在作文方面突出问题表现:
2018年
议论文:
审题不清,未能对核心概念的内涵有精准的把握;
缺少关联,不能建立“新时代”与“新青年”,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
内容空乏,一位追求宏大叙事,缺乏小处落笔、小中见大的灵动、真切。
记叙文:
想象力贫乏,视野狭窄,认识水平低幼化;
故事力贫乏,情节缺少设计,平铺直叙为主,少转折,少意蕴;
文体似是而非,谈认识多,抒感慨多,无切实画面叙写,少真切的细节描绘。
2019年
议论文:
对“中华文明”理解空泛,把文明当标签;
对“韧性”的理解有偏差,等同于坚强、刚强等;
对某个人的韧性等同于文明的韧性,不能上升到类概念。
记叙文:
对“2019”这一年份的体现不够,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缺乏关注。所写内容,可以放在任何年份,不完全符合题目要求;
对“一种色彩”的题目体察不够,所写内容呈现“拼盘”状态,五颜六色的万花筒,每种色彩写几笔,内容不够具体切实;
“色彩“与所述事实无对应关系,比如什么都是“红色”的,胜利是“红色”的,繁荣是“红色”的,强大是“红色”的……构思缺乏合理性;
叙事能力不够:误将议论说理当记叙;一些虚拟文章的逻辑存在问题,难合情理。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梳理,2020届考生更应该关注的内容:
审题准确,有必要对审题部分进行专项训练;
整体性,是文章具有的特点之一,注重对逻辑表达的训练;
“低幼化“是严重的问题,考生要清楚哪些表达,会给阅卷者造成“低幼化”的印象;
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
热衷写记叙文的考生,需要注重对“讲故事”的能力进行训练,从而达到高分的水准;
认知能力直接决定思想高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