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2016年上海高考试卷的是如何命题及考察的方向,本文为你综合揭秘。
阅读选材多样 作文联系社会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评析
2016年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命题工作的原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命题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科学性,体现二期课改理念,切实做到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语文教学实际。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文本材料既是测试过程中最为基本、重要的工具,也隐含着导向功能;既要高度契合测量目标,又要保证材料的普适性,让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心理上做到公平、自然。今年的选文注重针对不同测量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如第一篇现代文《考据、批评与欣赏》是一篇议论文,出自美学大师朱光潜之手,事例具体典型、设譬新颖风趣、论理脉络清晰,适合作为考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材料。第二篇现代文《湖殇》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以及对生态文明的深思,与第一篇现代文呈现出明显差异,适合作为考查鉴赏与评价等能力的材料。古诗文的选文注重测试能力目标及考生学情的适切性外,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现实意义。诗词鉴赏的材料是杜甫的《野望》,思亲忧国之情感人至深。文言阅读一选自《晋书》,主人公羊祜之德行在今天也不失其示范意义。文言阅读二选用的是明代朱舜水的《勿斋记》,认为个人境界的提高应脚踏实地,注重日常实践。总之,五篇选文及名句默写从个人素质、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多个角度体现出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给考生以心灵上的滋养。
二.阅读试题的编制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需要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试题编制需要科学严谨,试题的题干指向和试题考查的能力清晰明确。今年的试题全面、均衡地设置测量目标,无论是测量目标的构成和比例、试题难易度的比例,还是试题类型的比例都严格体现了“考试手册”中的要求,同时与《课程标准》及《基本要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阅读试题努力体现以所学知识、所掌握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特点,如第17题就是模拟学习生活和研究生活中碰到难字的情形,以选项的形式呈现加点词语的几种可能释义,然后让考生“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使考试更加接近日常情景,也使测量更加准确,分数更可解释。
三.作文试题的设计
今年作文题目将需要考生思考的现象更多地扎根于当前的社会背景,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渠道广,信息传播速度快,人与人的联结更为广泛,但同时,个人隐私权也更受重视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在此背景下,“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就颇具讨论价值,评价的方式和传播也应该受到情、理、法的规范。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需从个体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两个角度确立参照系,充分考察、辨析不同类型的个人生活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由此建立“评价他人的生活”的恰当性条件并评估相关舆论所具有的社会伦理价值。题目内容切近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直接关乎现代社会的基本公民素养。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本考题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有利于他们的人格成长和后继学习。
点面结合 注重知识应用考查
——2016年上海高考数学卷评析
今年是高考数学试卷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年,一方面,试卷延续了往年的结构。在较为全面地考查高中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教学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对考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既注重对逻辑思维、运算、空间想象等数学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应用与创新等一般能力的考查。根据教学要求,文理卷形成适度差异。另一方面,试卷蕴含着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常规题与创新题的平衡。有一定数量背景新颖的创新题一直是上海数学卷的特色,今年的试卷中也有创新题,但在创新题的数量与难度上更注意与常规题的平衡。全卷大部分试题是考生常见的形式,较有亲和力,可以让考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思考创新题。小题中的创新题往往以考生熟悉的知识为载体,并注意控制思维难度,最后两道大题则是一题侧重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题侧重考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其二,计算量与思维量的平衡。数学试卷中一直是计算量与思维量并存。两者都过小或两者都过大,试卷就欠缺区分度。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有利于各类考生各有所获。今年的试卷总体计算量不大,有一定思维量。例如,函数题和数列题,以理解、分析为主,计算量不大,而解析几何题,考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求解,思维量相对较小,就有一定的计算量,但也不繁复。
其三,试题难度与试卷难度的平衡。不同位置的试题有其不同的难度,而整卷的难度比较有层次。总体看,各类题型的试题起点低,坡度缓,适合反映各类考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充分发挥其水平,有利于考生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保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其四,解题考查与意识启发的平衡。试卷中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一直是考生关注的一个焦点,对考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课改的方向。然而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并非易事。如果应用题的生活模型是考生练习中所熟知的,就达不到考查的目的;如果应用题需要考生从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在考试的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今年的应用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第一小题让考生完成了提供准备条件下的建模;第二小题则是指向明确地让考生完成设计好的计算及判别问题,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对考生“二分法”、“积分思想”等数学意识的启发。
全面测试语言能力 注重实际应用考核
——2016年上海高考英语卷评析
2016年高考英语卷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一、试卷题材广泛、内容新颖
2016年高考英语卷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以“依法治国、创新能力、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在选择文本时尽可能地寻求广泛的素材,涉及主题包括助人为乐、心理健康、文化符号、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一方面,多样的语篇主题可使擅长于阅读不同题材的考生均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试卷语篇体裁多样,包括对话、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既能够全面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且在难度方面保持合理梯度。
二、试卷注重能力考核,顺应语言教学趋势
本次英语卷所有语篇均取材于原版教材、书报,不仅语言地道,且尽可能还原英美国家的真实场景,使考试所用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用语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测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同时,英语卷注重综合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指向明确,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1、语法:为了充分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在坚持“基础、常见、实用”的考核原则上,今年继续突出语法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此举旨在避免语法知识考核中机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期望能够对目前语法教学中 可能存在的过繁、过细、过度的现象有一定的反拨作用。
2、词汇:今年的考题继续考核学生对于词汇的词义、词性的基本掌握,对于兼类词的灵活运用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词性变化亦有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词多义,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
3、阅读:除了考核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以及上下文内容推断外,今年的阅读语篇题材关注社会热点,紧靠日常生活。其中,展现母女亲情的诗歌阅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深刻反思、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反而带来问题等等话题都可谓相当地“接地气”,也能开拓学生眼界。这些阅读语篇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适当选用各种英语题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输入量的总体要求。
4、简答题: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题继续注重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等能力。
5、汉译英:除了常规考查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之外,如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句型运用等要素外,今年的考题侧重关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习惯表达,尤其重视中英文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同时,特别关注汉英表达差异,使英语表达更地道。
6、写作:今年的图表型作文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不仅考察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导教师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三、试卷讲求思想性、实用性
本次试卷,在语篇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方面考虑良多。通过“将食物分给有需要的人”的故事展现帮助他人的意义;通过“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刻不容缓”、“社交网络个人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可能造成人流拥堵”等等报道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兴趣和关注;一方面弘扬高尚的精神情怀,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从实用角度而言,本次高考英语卷希望能够通过测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语言学习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服务于今后每一日的生活和工作。为此,与去年相同,试卷中出现了最新列入词汇手册的单词以及一些报章杂志中经常提到的高频词,更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学术英语阅读的形态,体现高考的选拔作用。
此外,试卷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指明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真正完成从“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的转变。
总而言之,2016年英语卷在考查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应语言测试的潮流,也注重考核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通过丰富的考核内容,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全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试卷难度总体与近几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
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考查物理过程分析
——2016年上海高考物理卷评析
2016年上海秋季高考物理试卷,就其结构而言与历年并无差异,阅读量大致与去年相当,计算量则略有减少,在难度上有较好的梯度分布。作为3+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试卷呈现稳中带新的特点。
试卷坚持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考核。为了强调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近年对课本的重视程度。概念题的材料以高中物理教材为主,考查中侧重了物理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合理性,引导学生能认真研读教材,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也希望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不要抛开课本而沉湎于题海之中。实验题也大多取材于学生做过的实验,旨在考查学生观察现象、实际操作、利用图线获得实验结果的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对待每一个物理实验,理解其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试卷坚持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考查,促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如关于“水银柱移动”的试题,需要学生分析评价并展现正确的思维过程,其目的是希望改变物理学习中过度训练的现象。试卷中有较多题目要求学生能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有清晰的物理图像。有些试题如果概念、图像清晰,可以较为简捷求解,否则这些题目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的解答,但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这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对于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以做练习题来代替学习。简言之,就是希望学生学会想问题,而不是学会做习题。
试卷坚持了结合生活、联系实际的风格。试题中所提及的“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就是以今年在上海举行的首次大型户外活动中的一项活动为背景,分析内在的物理规律;又如“风速仪”的试题,虽然这一设备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仪器,但学生可以根据所给的工作原理说明以及所配的结构示意图推断并分析其中的物理问题。物理作为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运用实际情景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关注实际生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总之,今年物理高考卷整体架构合理,试题背景适合学生理解,考核重点突出且具有较好的坡度,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立足学科本位 凸显能力考查
——2016年上海高考化学卷评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查命题的依据。高考化学试题如果能与课程标准保持较好的一致,对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2016年的上海高考化学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以及考试手册所规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要求,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试题的知识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尽量与考试手册所要求的测量目标相一致,以期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体现如下:
1、注重试题的原创性
今年是上海化学高考的最后一年,既要求稳,尽量与往年考题在命题理念上保持一致;又要求变,避免与往年的考题及各区的模考试题相同。今年的试题做到旧中有新、新中系旧,主要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旧瓶装新酒,换酒不换味。如考题1的轴烯、考题5有机命名、考题11的合成导电高分子、考题四的NaCN超标的废水处理、CO2的捕集利用……尽管面孔生,背景新,考点却依旧。二是瓶中仍原酒,酒却不原味,设问的角度变了,考查的知识点变了,思维的角度变了,如试题2、4、7、8、11、12等。
2、注重试题的科学性
试题在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试题的知识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与考试手册所要求的测量目标相一致以外,特别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对题干中的每一字、词、句逐一推敲,反复修改,如试题1、7、9、11、12、15、19、20、21、27、33、36等,做到科学、严谨、规范。对问答题的设问做到科学、合理、简洁,答案科学准确。
3、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今年的考题注重回归书本,注重基础的考查。如考题6、12、14、15、16、20、32及第六大题,都是源于书本最基础的电解质溶液、基本实验、化学平衡、能量转化等化学知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灵活运用教材。
4、立足化学学科本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应用以及它们和物质性质的关系。化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护世界的有力武器。试题中充分突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化学学科本位,彰显化学基本观念。试题2、14及第七大题都是考查工业生产中的化学有关知识;试题10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层面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试题四考查污水的处理过程中的化学知识,试题七、八的有机题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的密切关系,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
5、凸显化学学科能力考查
注重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结合,凸显思维能力考查,是今年命题的宗旨。如试题1、3、4、5、6、7、8、10、11、13、19,四、五大题都着重考查学生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判断能力;8、10、14、30、39考查学生分析应用图、表的能力;2、9、12、15、18、20、21及六、八、九大题考查学生运用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23、32、六大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39、40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化学思维的创新能力;17、22、25、38、十大题考查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全卷处处体现了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总之,2016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回归课本,聚焦课堂,立足学科本位,突出能力考查,题干简洁,设问指向明确,答案赋分合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差异,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对中学化学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知识联系实际 考查注重创新
——2016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学卷评析
2016年高考生命科学(上海)试卷的主要体现了四个联系和六个稳定。
试卷主要体现了四个联系:
(1)知识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知识背景与学科最新发展的密切联系。
(3)知识背景与创新思维考查的恰当联系。
(4)知识背景与中学教学实际的选择联系。
总的来说,以中学这个教学环境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科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学教学的一定的引导性,对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指导性。
作为上海“3+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次命题,因此2016年高考生命科学(上海)试卷的命题,在形式和目标上都主要体现了一个“稳”字:
(1)试卷信息量的稳定。
试卷的信息量对学生阅读、答题速度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因此,有效地控制信息量可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稳定发挥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2)试卷试题数量的稳定。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试卷上的非学科因素的影响。因此,保证试题数量的稳定,也对学生答题情绪的稳定,也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也利于学生在稳定的状态在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3)试卷试题涉及知识面的稳定。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一些试卷上的学科因素的影响。因此试卷试题主要涉及教材的主干知识,全卷没有生僻、冷门的考题,是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最能体现学科本质的知识,避免学生因偏、冷的“小众”知识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
(4)试卷试题考查知识目标的稳定。
试卷试题考查知识目标仍然以课程标准为主要目标,主干知识的考查仍然以九个主题知识为模块,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与主题有关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基础实验的原理、步骤。
(5)试卷试题测量的能力目标的稳定。
试卷试题测量的能力目标继续以考查生命科学思维的五个方面为主,突出对学生对生命科学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能力的考查,同时要求学生建立从图、表等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与已有知识的正确整合的能力,也对学生的学科表达能力作了适当的考查。
(6)试卷试题的测量难度的稳定。
2016年试卷试题的测量难度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了稳中稍有降低。试卷在测量难度遵循了测量的要求,也基本维持了历年的难度,在不影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一定水平上区分的基础上,有了适当的降低,为新模式的开展进行适当的探索。
贯彻立德树人 把握政治方向
——2016年上海高考政治卷评析
2016年是全面推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关键之年。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高考政治(上海卷)以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牢固把握今年高考考试内容的政治方向,落实改革要求,增强考试的教育性和基础性,加强考查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落实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今年高考命题的核心仍然是“一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1.试卷全卷有6处直接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作为试题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网络治理等。全卷分值最大的论述题要求考生论述“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全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内容开头,以“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内容结束。
2.试题注意引导考生正确理解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相关重大政策。试卷分值较大的还有结合“工匠精神”组织的哲学试题,以及我国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各种伙伴关系为主题的政治试题。其他试题涉及“中国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大发展理念”、脱贫攻坚战、保护生态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激励性规定等等。
总之,试题以“政治正确”为基本要求,引导、提高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二、加强考查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把握了文化传播润物无声的特点,围绕主题,选用现实性强、内容具体的情境材料,注意通过考查培养考生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中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有机结合。
1.注意选择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热点”和现实性强的材料,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
政治试题将十二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制定“十三五”之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海与西藏经贸人文交流、广场问政、物价局听证会、“市长信箱”、职代会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哲学试题则涉及诚信教育、通过就业指导与培训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四川生态屏障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驱动发展、博物馆功能转变、引力波发现、中国电影市场等现实感很强的内容。
经济试题则涉及网络“竞价排名”、大学校园网贷、“营改增”、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猪肉(考卷以“某重要副食品”指代)价格上涨等热点问题。其中,针对校园网贷现象,设计了一款号称“低息”的贷款产品,要求考生通过计算认清“低息”的真相,提高识别能力。
2.注意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市场原油暴跌。试题一方面要求考生从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角度,指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又要求考生推断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下限的政策的意图。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辩证思考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
哲学试题结合“工匠精神”要求考生理解思考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制造精品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确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意义及其路径。
论述题要求考生论述改革为什么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从而使考生运用经济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既有概念内涵展开论证。
总之,政治、经济、哲学试题并不单纯考学生死记硬背能力,而是引导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现实,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与解决问题。
深挖民族文化内涵 加强中外历史比较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卷评析
今年是上海高考加一历史科命题的最后一年,命题组在深入贯彻“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凸显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引导中学历史素养的培养,更是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为上海历史科高考的命题工作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圆满句号,而且继续引领上海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方向。
事实已经证明,包括高考命题工作在内的历史教育工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大而持久的。因此,深挖中国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外比较中凸显中华文化的长处,以求深层次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就成为今年上海历史科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一、引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历史是什么?过去我们把历史看作“关于过去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则把历史看作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因此,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记忆一大堆死的知识,而在于“知往鉴来”。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同样贯彻了这种理念。在问题的设置上,不仅仅考查学生“知道什么”,更着力于引导考生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历史性思考。例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借助第26、24题的考查,让学生理解这些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第39题考查的全球化现象,是至今仍在进行着的“身边的历史”,通过高考试题推动学生关注这一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有利于他们日后能以更主动的态势来应对由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40题,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虽然是发生在几个世纪之前的历史,却代表了人类处理外部世界和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范例,对当今世界秩序的重建不乏现实意义。对历史问题的回顾,也即意味着对现实的思考。
二、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历史知识(事实性知识)、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过程性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地构建了历史学科素养的整体。在知识维度,我们一贯强调对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特别强调知识的“贯通”,即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文史哲。在过程的维度,我们一贯强调突出历史思维的特性,特别是对“时空意识”、“证据意识”和“历史阐释”能力的考查。如第1题、第4题考查了读地图的能力和有关时间术语的知识;第9题和第10题考查了时序感和空间感;第2题和第36题考查了对史料可靠性和权威性的辨析;第37题、第39题和第40题对表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今年的试题特别突出了“比较”这一历史思维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第31题和第40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今年的试卷特别强调在能力考查之外,体现出“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
三、发掘命题的育人功能
1.弘扬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各族同胞在长期的共存、交流、冲突中共同创造的。我们在试卷中设置了主题为“中华民族”的第37题,要求学生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论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多元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
2.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外交的潜在价值
15世纪起,中国和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即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以往的史学体系中,往往强调后者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即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地理大发现又使欧洲人借助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抢夺殖民地,最后,其结果,形成了以欧洲人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欧洲成了世界的中心。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却没有为中国获取到即时的经济利益,错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其结果,不仅没有让中国保持住明朝初年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反而为近代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祸根。然而,海外华人却并不这样看问题。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也对郑和下西洋的课题颇感兴趣,继以前提出“中国人率先发现澳洲”的观点后,又提出了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变化已经清楚地展示,西方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在构建世界秩序方面已经显示出局限性,片面追求价值观输出,动辄以武力打击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带来的往往是更大的动荡。多元的世界呼唤着多元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基于这些考虑,命题组把“大航海时代”定为试卷中具有“翘尾巴”色彩的末尾大题,通过补充大量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深挖中国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的内涵,强调郑和船队实际上向世人提供了一个范例。这个范例,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推行和平外交的一笔财富,其所展示的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
3.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第19题《马关条约》,表达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第35题漫画“在远东”,体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贡献;第38题“租界见闻”,发掘乡土历史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其二,呈现中国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的曲折历程。如第16、17、21题,第23题,第28题,分别体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时期,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所做的努力。
其三,倡导依法治国、追求平等的现代理念。如第36“罗马法”一题,展现了古罗人马依法治国、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34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4.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
突出命题的情境设置与问题立意导向,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今年的第36题,以一个“问题意识”(古罗马的奴隶是否被排斥在对象法律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情境,引导考生通过对课外史料的分析,对教材的结论展开反思,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创新精神。此外,第39题,关于全球化这一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试题通过引导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地、批判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热点结合案例 考查学生学科水平
——2016年上海高考地理卷评析
2016年上海地理高考试卷遵循“既有利于高校的招生选拔、又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原则,坚持对考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考查。今年的地理试卷结构合理,课程内容以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比重大致均衡;在测量目标三大部分中,地理基础知识占30%,地理基本技能占20%,地理思维占50%,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地理试卷的内容覆盖面较广,经统计,自然地理中的宇宙环境、月球月相、太空探索、地球运动、板块构造、地貌形成、大气运动、水循环、海洋环境,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市化、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地域文化等内容均有涵盖,较好地体现了试卷对各方面知识的考查。地理试卷的难度比较恰当,不出偏题与怪题,不出过难题,做到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在保持以往地理高考试卷风格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于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的评价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今年的上海高考地理试题有两大明显特点:
一、运用“热点”考查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中有不少涉及热点新闻的内容,但试题并没有把热点本身作为考点,而是通过热点来考查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理知识。涉及热点的题目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30小题的选择题中有12小题涉及新闻热点。这样的考查方法,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有利于考出考生地理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与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概念。例如,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针对这一热点,选择题的题干提出“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选项是“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小”。该题主要考查对太空与月球环境特点的概念理解,并且需要分析鉴别出主要威胁是来自太空的陨石撞击太多。
二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原理。例如,目前上海正在建设“海绵城市”。运用这一热点事实,选择题的题干提出“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选项是“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下沉;D减弱酸雨污染”。该题主要考查地理原理。考生如果理解了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就能够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C。又如,通过上海“迪士尼”建设与开张、杨浦从“工业锈带”到“锈带铮亮”的热点,考查考生对商业区位、高新技术区位原理的理解。
三是通过热点考查地理规律。例如,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100多次。结合这一热点,选择题的题干提出“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选项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该题不是考查考生是不是了解这些火山的名称与特性,而主要是考查火山分布的规律,其实这些火山的具体位置已经告诉考生了,考生只要知道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生长带或消亡带上,就能够知道A选项是对的,它和樱岛同样是处于板块的消亡带上,差别只是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触的消亡带,而圣何塞火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接触的消亡带上。又如,“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的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这些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度,都是太平洋周边的国家,但根据厄尔尼诺影响下的热带太平洋的东西部的气流情况不同的地理规律,可以排除太平洋东部的秘鲁与智利,又可以排除不位于热带的日本。
二、运用“案例”考查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
考试要求明确提出:“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开发的内容考查,更是强调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中有不少分析地理案例的考查内容,主要分布在综合分析题中。几乎所有的综合分析题都是典型案例分析题。例如,意大利的图表分析是考查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撒哈拉沙漠南缘11国联手打造绿色长城一题是考查全球问题“荒漠化”的应对措施;崇明2012年三大产业的特点分析一题是考查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联;怒江州土地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是考查对自然资源问题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认识;渭河的河道淤积与水资源问题的案例分析是考查对一个流域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在这些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地理阅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从而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也能够反映出他们比较地理差异、归纳地理特征、联系地理要素、分析地理成因以及评价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是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地理技能。下面列举两例:
怎么知道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因为在地理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凭空答题,说一些套话,就可能失分。这就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图文资料上去找相关的信息,比如地图上可以发现沿河城市密布,文字也反映了这里“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从而可以推测沿河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量大的原因;地图上在渭河的两岸画有很多抽水站,这表明沿河各地在纷纷抽水截留,这也是水资源紧缺的一个原因。
怎么知道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意大利国家地理知识,中学课本中没有涉及,也不是必学的国家地理范围内。那么如何来应对农业问题的试题呢?这就需要考生运用有关图表的数据来进行归纳。读了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表,可以发现该国的农业劳动力人口存在老化的问题;读了2010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表,可以发现该国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从而找到回答问题的正确答案。
二是通过案例分析考查地理思维。下面列举两例:
为什么非洲“绿色长城”项目特别重视适应性强的树种的筛选与引进?非洲有关的11国在建设绿色长城时特别关注筛选与引进适合性强的树种,是一个很有地理味的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的把握。该题要求“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这就需要考生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开始思考,计划建设的绿化带处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因此要考虑重新筛选与引进对当地环境更具有适应性的树种。而这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应该具有比原有树种更加耐旱、旱季不落叶的特性,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为什么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状分布?以往的考试曾经考过欧洲西部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面积广阔,而今年试卷有一道试题涉及到回答为什么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正确答题要求考生不能简单罗列,而须连贯地阐述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需要考生从其位置、风带、地形、洋流四个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偏北地区,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在高大山系西侧的狭长平原,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这样就提高了对考生分析与表达的考查要求,从而赋于试题更高的思维含金量。
来源于:上海招考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