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已有90余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公布了2015年自主招生信息,其中,八成左右的试点高校都要求学生在提交申请的时候,需要具备“竞赛获奖”条件。2014年,教育部刚刚规定取消奥赛生保送资格,奥赛获奖者就似乎在新的自主招生改革方案中更受一些名校的青睐,这会不会让刚刚被泼了冷水的“奥赛”再度“热”起来?
教育专家表示,奥赛本身就适合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高校在自主招生中青睐“偏才”“怪才”很正常,但这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首先应该应对的是高考,而有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学会“自我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名。
“5%”瞄准特殊才能者
2003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时,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学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而这个“5%”沿用至今。复旦附中党委书记吴坚说,当初“5%”的目标就是瞄准有特殊才能的,也就是那些可能会因为一个分数线而被扼杀的“偏才”“怪才”。“所谓的自主招生确实可以结合自己的培养理念、专业特点来‘锁定’在某些学科突出的和本身优秀的学生。”
“其实,竞赛本身就是适合那些有学科兴趣的学生,但现在有些妖魔化了。一刀切地去打击、反对奥赛,最后可能会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背道而驰。”不过,吴坚也坦言,目前来看,竞赛获奖或许是学校用来考核、学生用来证明自己的“特殊才能”的最适合方法。“希望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发展,今后能有更公平和让大家都信服的依据。”
高考仍然是当务之急
吴坚认为,自主招生仍然是针对小部分优秀学生的选拔,自主招生方案已经公布了,应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高中的学业来制定升学方案和迎考准备。
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延安中学教师郑皓亮说,大学招生尤其是自主招生,因为有专业设置的关系,自然希望招揽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这也是竞赛被看重的原因。“
但是,就如3月15日复旦、交大刚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简章里提到的,高考成绩仍将占60%比重,应届高三生还是要立足高考。否则,即使拿到综合评价录取资格,也可能因为高考失利而竹篮打水。更关键的是,学生要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所定位,提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这样才能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中‘有的放矢’。”
此外,郑皓亮说,“全民竞赛”需要“冷思考”。“竞赛学习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既可以开阔视野,又能让特长有所发挥。不过,学习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比如在初中、小学进行尝试,看看自己究竟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