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志愿填报

08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 专家指导讲座文字实录

时间:2017-09-22 18:25:10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指导

  据4月11日本报北京新闻时政版报道,4月10日,北京市教委宣布高考录取方式的调整方案,在高招本科录取一、二、三批次实行部分平行志愿,即在本科三个批次中的二志愿设三个平行志愿,一志愿保留不变。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和考生了解和应对今年的志愿填报新政,4月12日下午2点,由《新京报》学习公社举办的“2008年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公益讲座”如期举行。讲座邀请到北京考试院高考试卷评析课题组专家董晓平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艺执就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以及考试答卷技巧做出讲解。本场讲座吸引了近百名高考学生家长。

  讲座现场,董晓平老师首先介绍了今年北京市实行的“在第二志愿设三个平行志愿”的政策特点及应对策略,告诫广大考生和家长认清平行志愿下依然存在的报考风险。随后他就其研究专项,也是2008年北京高考试卷变化最多的科目语文考试,介绍了试题的主要变化及复习指南、答题技巧。

  随后,张艺执老师就填报技巧一项专门为学生家长们做出了精细的分析解读,如对“知己必知六大要素”“知彼必知五个方面”“正确处理填报几大关系”及其独创的高考填报新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

  -专家简介

  董晓平

  北京考试院高考试卷评析课题组专家,北京语文高考阅卷指导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

  张艺执

  《2008高考志愿填报胜经》作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预测校线和专业线四大方法独创者

  -新政解读

  平行志愿也有先后顺序

  部分平行志愿:今年北京将在高招本科录取一、二、三批次实行部分平行志愿,即一志愿保留不变,只在本科三个批次中的第二志愿设三个平行志愿。此外,在本、专科剩余计划征集阶段实行平行志愿,每批次征集志愿可先报3所学校,每校选报3个专业。其他各批次录取方式不变。

  -特别提醒

  尖子生仍有可能高分低就

  董晓平解释说,部分平行志愿旨在保护成绩较好的那批学生,而不是成绩最好的尖子生。所以尖子生今年第一志愿选择失当仍有可能高分低就,但减少了高分落榜的可能,因为二志愿按100%的比例投档,所以只要考生不对专业苛刻要求,服从调剂,身体条件符合,一般就不会出现退档现象。

  平行志愿不是平等

  董晓平提醒考生:平行志愿只是高考投档方式的一种变化,它并不能解决高考的种种难题,平行志愿不等于平等。考生依然有落榜、退档和专业不匹配等风险。因为平行志愿录取的考生分数都差不多,分配专业时选择余地小,上不到理想专业的风险随之加大。

  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张艺执也提醒考生,平行志愿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他建议考生在报考时注意:第一志愿至关重要,因为考生的本科一志愿录取率基本在85%以上,而今年的在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方式不会对报考和录取产生太大影响。因此家长还应花大力气掌握第一志愿的报考技巧。

  关于高考语文难度将有适当增加

  -讲座现场

  关于高考语文难度将有适当增加

  新变化:题量适当减少,改为无纸化阅卷

  董晓平在本次讲座上透露,2008年高考语文在内容、形式上均有新的变化。首先是适当减少了试题数量,由25个题减少到23个题。其中,可能的变化是,第四大题由4个题减为3个题,由12分减为10分。第六大题由3个题减为2个题,由12分减为10分。减下的4分加到第三大题,由18分变为22分。此外,今年也改变了阅卷方式,由评阅纸本试卷变为无纸化阅卷。考生答卷原样将在考试结束后的三天内被扫描到计算机上,因此要求考生的作文字迹更加清晰工整,尽量不要出现黑点和大面积的涂改。

  高考语文题走向:注重独特和深度思维的考查

  1、试题暗含对思维精细化、准确化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对平常的事情,展开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对日常事物进行有深度的分析,能够就一般性问题谈出独特的感受,能够体现出创造性地思维因素。

  2、基础性考查、实用性考查和发展性考查。第Ⅰ卷侧重考查基础性能力,第Ⅱ卷侧重考查发展性能力。

  3、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测试中确立信息筛选和艺术分析并重的格局。

  加大对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技巧、形象、情感等内容的考查力度,要充分重视和提升文学作品艺术分析在阅读测试中的地位。这将对考生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题目】

  ●现代文阅读题:看懂试题测试意图

  动笔答题前的准备工作:两通读(通读文本、通读试题);粗知文意、段意;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动笔答题时的注意事项:看懂试题检测的意图,把握设问点;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把握相关点;筛选整合重要的语句,把握答题点;分析、概括,解释、阐述,均不离主旨。

  ●文言文阅读:屡有创新

  选文偏向先秦文字;单纯虚词和虚实兼类的词同题考查;虚词辨析不采用课内外句子比较的题型;考查文言省略现象时,由补出“成分”扩展为补出“文字”。

  ●背诵默写:四知道一了解

  对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默写的40首诗词曲文要做到“四知道一了解”:知道诗词曲文的题目、内容、作者的姓名和生活的朝代;了解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作文走势:引导关注现实问题

  考查坚持开放之中有限制,在保持开放性大方向的前提下,引导关注现实,重视作文内容,增强限制,有效防止抄袭、套写。

  关于志愿填报技巧以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为依据

  知己:不能只考虑平时学习和考分

  张艺执指出,考生首先要对自己的竞争力有一个全面、恰当的估计。具体包括:平时学习、考分、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个征情况(如个人志向、兴趣、性格、特长、气质、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例如,平时学习情况主要是指高中以来尤其是高三下学期约5次调考、联考、模拟考的情况.

  而说到家庭经济情况,张艺执举了一个特别的例子,去年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的学费是4万元/年,可是填报志愿时不少学生和家长误看成4千元,被录取之后才发现,调整专业已来不及。

  知彼:注意利用高校的《招生简章》指导填报

  “知彼”就是考生尽可能大量获取相关的招生信息。其中利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招生专业目录是广大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的重要资料之一,同时也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还要注意摸清高校底细。其中包括了解高校前世今生,因为很多高校在过去几年的合并中有的改了比较好听的名字,要把该学校改革前后的实际办学水平弄清楚。最后要注意了解本科专业内涵;了解与掌握备选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历史录取资料;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更要了解今后几年的就业趋势。

  专业关系:从就业角度考虑志愿填报

  张艺执还在讲座中提出,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学校与专业。张艺执建议首选专业。每位考生都想进入名牌高校学习,但对于分数徘徊在名牌或重点高校录取线上下的考生来说,专业甚至要比学校的牌子更重要。

  二、兴趣与就业。张艺执建议首选就业。因为兴趣与竞争实力有时存在着矛盾,大多数考生的兴趣是广泛的,而且大多数的考生毕业后是必须就业的。

  【海选学校的技巧】

  “自分差”高于“两线差”的志愿考虑保留

  详读高校招生章程并用三差法:即算清楚“两线差”和“自分差”,其中,“两线差”是指每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自分差”是指考生自己预测的考分与批次线之间的差值。

  通常来说,凡“自分差”小于“两线差”的均应予以舍弃;只有当“自分差”大于“两线差”时,该志愿才有必要保留下来做进一步的预测。

  -家长提问

  最关心考试难度和猜分技巧

  在讲座的中场休息期间,专家被众多家长围在中间,一一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

  “预计今年语文考试会加大一点难度”

  问: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从形式上说是否会和去年一样,比如以一首古诗为题?

  董:今年以一首诗为题材是绝对不会的,不过材料作文的形式应该不会变。预计仍会采取“一段材料加一段提示语”的形式。建议作文水平较好的考生可以写出特色来,体现出自己深刻的思考,作文水平一般的考生则应求稳为主,在给定的思考方向范围内发挥即可。

  问:今年语文考试是否会加大难度?

  董:北京市去年的平均分是98分,这个平均分有些过高了,今年预计会加大一点难度,平均分控制在95、6分比较合适。

  考前猜分可根据三次模拟考成绩计算加权成绩

  问:怎样识别高校招生中关于一二志愿之间级差的真假?

  张:如果该学校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即招满120%)的情况下还招第二志愿,那么其级差就是真级差,如果第一志愿生源都不充足,它不招第二志愿招什么呢?所以这时候它的级差就是假的,不用去过多考虑。

  问:考前猜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遵循呢?

  张:考生们可以根据“计算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方法”来进行猜分。加权权数按45%、30%、25%的比例分配。例如在某区组织的3次模拟考试中,某考生的分数分别为600、610、620分,其加权分为600×45%+610×30%+620×25%=608分。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考生在相同难度下的高考成绩可能会得608分。当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大学里转专业对学习成绩要求高

  问:您刚才说到专业比学校重要,可是现在有不少高校据说可以入学后调整专业的吧?

  张:确实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明文规定可以转专业,但可以转不等于一定能够转,尤其不等于人人都能转。其中主要是由于学校转专业都有学习成绩的规定要求,即新生在完成一年或两年学业后,其学习成绩在现已就读的专业中(或全年级总人数)排名前10%或20%,试想一下,一个不想学习该专业、甚至反感该专业的学生,却要他学得比别人好很多,这可能吗?即便有可能,也是极少数人,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