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最近接连接到几位考生家长的电话,他们的孩子都考出了当地的高分,也如愿被这所财经名校录取,但是没能进到心仪的金融、会计专业。一名浙江考生的家长郁闷地说,“以我小孩的分数,浙江大学的专业随便挑,但进你们财大,只能被调剂到法学专业。”
今年全国高考本科录取已近尾声。包括上海在内,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省份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平行志愿以分数优先,意味着只要达到某所大学的分数线,不管你把它填在第几个志愿,都能被录取。这种做法,避免了过去“志愿优先”录取方式容易造成的高分落榜,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因此蛮受欢迎。但几年实践下来,新的问题渐渐浮现——因为没法对某个特定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作出准确估计,不少考生虽然进了心仪的学校,却被调剂到别的专业,而这并非他的兴趣所在。
专业调剂,服从还是不服从?
那位浙江考生的家长,甚至从家乡赶来上海财经大学,直到看到比他孩子分数更高的考生也被调剂,才接受现实,打道回府。
上海财大副校长孙铮同情这些考生和家长的感受:“上财大,首选当然是财经类专业;学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何况这不是考生感兴趣的专业。”
在同样实行平行志愿的上海,也不乏被调剂的考生。育才中学的小黄考了458分,高出上海海事大学投档线3分,被顺利投档,但这个分数够不上他填报的几个专业的录取线,结果被调剂到工业工程专业。“什么是工业工程?学什么的?”小黄一脸困惑,手拿录取通知书,他并不开心,因为“最想学的是英语翻译专业”。
专业调剂,服从还是不服从?或者换句话来问,如果你已很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对未来的职业乃至人生发展已有所设想,那么,你愿不愿意放弃设想而接受调剂?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是“服从”,因为在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下,实行一次投档,你被投进了某所高校,如果不服从调剂,就会被退档,跌到下个批次参与录取——这意味着放弃“高一档的学校”,考生和家长自然不舍得,毕竟大家都很看重大学的名气。
不过也有“另类”,今年浙江就有一名考生不服从调剂,以646的高分落榜,在网上引起好一番议论。他第一志愿填了同济大学,但只填一个专业——土木工程,其余5个专业志愿都空着,而且没填“服从调剂”。结果虽然投档进了同济,却没能投进王牌专业土木工程;而他填的平行志愿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也不可能调到他的档案。
兴趣,让位于“名门”和“热门”
因为考分差口气而被调剂、与自己喜欢的专业痛苦分手,孙铮为这样的考生遗憾;但更让他遗憾的,是许多高分考生轻率地放弃兴趣,只求进名校大门,只问哪些专业热门——这么做,也许将来好找工作和找到好工作。
今年暑假前的那个学期,身为会计学教授的孙铮给会计学大一新生上《中级会计》。这门必修课他已上了好多年,而且都是给大一学生上。期中考试结束,他惊讶地发现这届学生的分数“最难看”——“全班有50%不及格!”
“试题难度一样,为什么往年的不及格率是25%,今年多了一倍呢?”“很痛心”的孙铮当堂做了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人是自己想学会计,又有多少人是在父母要求下选了会计专业?”
数数举起的手,恰好两类学生各占一半。孙教授有些明白了:“不喜欢,怎么学得好呢?”他于是建议那一半“被迫而学”的学生:“下学期转专业,改学自己最想学的!”
这下学生们不乐意了,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有个学生说得有意思:“我妈妈说了,我就是要进财大的会计专业,否则对不起我考的高分。”
对学生和家长轻易“让兴趣靠边”的情况,有位教授的表态很有代表性:“我倒是更想要那些真心喜欢这个专业,考分却并不一定很高的考生。但在平行志愿的规则下,分数是第一位的,考生少那么几分就被拒之门外……”
有弹性的高招制度更能“容纳”兴趣
孙铮最近一直在琢磨“孩子的兴趣”。他女儿在华盛顿大学读商科,今年暑假回上海,突然跟爸爸说,想改读心理学,因为她发现这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女儿甚至选修了一门恐龙学,为的是可以到西雅图恐龙馆担任业余讲解员。
“不喜欢学财经的到了银行,不喜欢学法律的到了法院,怎么能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呢?”孙铮有点忧虑。也许十八九岁的孩子并未定型,专业兴趣在进大学后可以培养,也可能改变,但并不是人人如此,况且兴趣和特长往往紧密关联。所以在许多教育专家看来,高考时选择学校、专业,兴趣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但现实却是,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下的“被调剂”和现实功利衡量下的进“名门”和追“热门”。
一些教育专家寄希望于变革高招制度,使之更有弹性: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权,高校选学生也不再是画些分数线那么僵硬。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高校自主招生虽有争议,但是方向,如作完善,则“高校能招进更想要的学生,而考生能就读真心喜欢的专业”。
更多关于高考报考的信息:
家长最关心的30个高考志愿填报及高校招生问题
招办主任支招志愿填报:专业vs学校 兴趣优先
报考指导之怎样正确参考高校历年录取线
高考志愿填报需注意:容易被误读的五大专业
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别只追求“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