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高考招生政策”指的是国家、省市各级招生部门为了更加公正公开的进行招生录取工作而颁布的各项招生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一方面为各级招生考试部门的招录工作给予了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更重要的是将会成为考生和家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了解高考招生政策并进行准确解读,非常有利于考生的志愿填报,这些文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对于填报高考志愿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
名词解释—招生计划
各高等院校向教育部申报的本年度招生计划,同时报给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备案。在录取时,招生计划还可以局部调整。招生计划由招生主管部门通过本省的媒体发布等渠道向考生公布,包括招生院校和该校招生的专业及人数。
名词解释—招生章程
各高校在教育部各项规定精神指导下自行指定的招生条款,一般包括学校性质、招生计划、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其中录取规则最为关键,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仔细研究。
名词解释—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名词解释—大小年
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部分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报考人数及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年份会比较高,有的年份会比较低。人们把录取分数线高的那年叫做“大年”,把录取分数线低的那年叫做“小年”。
不少考生和家长存在这样的困惑:是不是某个高校前一年是大年,那么今年就一定是小年,就可以放心报考?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虽然部分高校在部分地区有大小年的现象,但这其中大年小年的更替不是以“一年”为单位的,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即在若干年的时间里这个学校是“大年”或者“小年”。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以前一到两年的录取分数线作为衡量某个学校录取情况的唯一参考,还是应该尽可能的去查询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搞清楚这个学校或专业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准确的做出判断。另外,一些特别优秀的学校,报考学生比较稳定,录取分数线一般历年都很高,比如北大、清华,那么这样的学校一般是没有所谓的大小年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