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招生简章

揭秘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制度漏洞

时间:2017-09-22 18:18:03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自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的消息曝出后,自主招生制度便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的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教育部最早在全国选取了22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有约90所高校享有这样的资质。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如北京大学公布的自主招生比例便达到10%。

  由于程序设计的不合理,以及监管公开不足,自主招生制度一直遭受诸多抨击。

  招生程序缺乏公平

  中国当前的自主招生与国外高校自主招生的模式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如美国高校首先要求学生参加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提交的多维度的申请材料,以多元化的录取标准,自主选择最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

  而中国的自主招生程序则正好相反。自主招生乃是在统一高考之前进行。学生先参加高校自主组织的选拔考试,被选中后与学校签下“预录协议”,后可根据协议在高考录取中获得“降分”优惠。一旦高考达到了协议中确定的分数线,学生即被该高校录取。

  对学校而言,自主招生最大的意义便是提前锁定一批成绩优异或有着艺体特长的学生,保障优质生源;对一些成绩优异或学有特长的学生来说,自主招生是为高考时被名校录取再加一道“保险锁”。

  但在另一些学业表现一般、通过高考考取名校机会渺茫的学生及家长眼中,想方设法得到自主招生资质以获得高考降分录取的优惠,是进入名校的唯一机会。自主招生各个环节中的漏洞,则为他们的这一想法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