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全国奥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不再具有保送资格,省级奥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不再具有保送和加分资格,只有国际奥赛的参赛者保送生资格保留。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清华、北大等高校都大开自主招生之门,与成都多位奥赛省级一等奖获奖学子签订了降分录取协议。优惠幅度甚至低到“高考分数达一本线就可录取”。
奥赛之弊端,毋庸讳言。教育部门淡化奥赛影响的努力,有目共睹。然而面对清华北大等自主招生院校重视奥赛的局面,难免让人产生奥赛死灰复燃的想象。
作为一种学科竞赛形式,奥赛有其辅助教学、拓展第二课堂、促进学科发展的作用。但现实语境下,奥赛实际上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比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比如择校的参考条件,比如学校的办学水平等等。种种利益的驱动之下,奥赛实际上已经背离了其设立的宗旨,变成了功利化教育的代名词。
奥赛向来以难题、怪题闻名于世。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讲,如果不参加专门的奥赛训练,很难在奥赛中取得好成绩。换而言之,即使参加了专门的训练,奥赛的奖项也就那么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确有不少孩子在奥赛中崭露头角,可更多的人只能是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赛并没有起到开拓学生视野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很显然,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学生减负理念背道而驰。
取消全国奥赛获奖者保送资格,省级奥赛一等奖不再加分和保送,教育部门淡化奥赛影响的做法值得肯定,也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待。因为奥赛获奖者保送或者加分政策实际上是为少数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在制造另外一种不公平。而这与一向以公平录取著称的高考政策有些背道而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过分关注奥赛,过分强调奥赛,实际上对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考试是一种干扰。如果学生将希望寄托在奥赛之上,将时间浪费在奥赛之上,很可能最后会得不偿失。因为奥赛的难度有目共睹,能够凭借奥赛获得加分或者保送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高校自主招生为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但奥赛获奖是不是算是特长则有待考量。清华北大等自主招生院校如此重视奥赛,甚至于降分录取奥赛获奖者,固然有惜才爱才的因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何尝不是对教育部门淡化奥赛影响努力的一种消解,客观上起到了让奥赛热死灰复燃的效果。自主招生其实可以有很多的考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细致的考评标准,过分关注奥赛非但背离了当前社会的大趋势,也未必能选到真正的优秀人才。
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