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详解】高校自主招生报考条件 2018年参考
201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人才选拔、自强计划三大自主选拔项目复试以及开营仪式和专业嘉年华活动同时举行。复试由来自20个院系的440多位专家共同把关,为期3天,预计于6月22日公布认定结果。开营仪式和嘉年华活动则是人头攒动,每个咨询点前都站满了考生和家长,炎热的天气依然阻挡不了大家对清华的向往和热情。
复试材料阅读+半结构式问答 综合考查学生能力与价值
据了解,今年共有大约2000名考生参加复试,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复试内容包括综合面试、学科/专业面试和体质测试。其中,领军人才选拔及自强计划考生需参加综合面试,自主招生考生及部分领军人才选拔考生需参加学科专业面试。关键一点,今年的综合面试发生了新变化,在考生进入考场接受半结构化面试之前,新增了材料阅读环节。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介绍,综合面试的这一新变化,意在通过初试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之后,通过复试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清华大学选材方式与育人理念一以贯之的注解。在清华大学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理念也与之相符合,在复试阶段侧重考察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能力。
此外,刘震介绍说,自强计划综合面试的题目,不仅关注考生的个人经历,也注重考察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理解,希望他们胸怀家国。
院系深度参与 440多位教授“把关”复试
清华大学的复试专家团阵容强大,由来自20个院系的440多位专家共同把关,学科大类的首席教授和院长、系主任也加入了专业评审。在学科专业面试中,各院系都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考生设计独特的面试方式。今年,清华将继续在复试阶段针对经济管理、建筑学、车辆工程(车身方向)、医学、药学、英语等学科和专业开展特色选拔测试。
刘震表示,以前很多院系是被动接收学生,这就导致选材与育人两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在考生入校之前,考生的性格爱好、过往经历、背景知识等个性化特征是否适合该专业等等一切都无从得知。“清华大学的招生正在逐步让院系成为招生的‘甲方’。学校招办走访了十几个院系,在今后招生环节中将引入院系意见,共同厘清选材标准和教育目标。”刘震说。今年参与学科面试的专家数量和院系数量都创下新高,说明更多院系关注到了选人和育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次实行大类招生,新增两个招生专业
今年,清华大学招生亮点频现:打破院系壁垒,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新增2个本科专业,包括土木类的交通工程专业和建筑类的风景园林专业;新增2个本科培养项目,包括社科学院的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和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纳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成为清华首个文科学堂班;在去年浙江试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基础上,全力配合“新高考”改革,在上海首次实施“领军计划”招生。
除此之外,今年清华大学在前期新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分别为: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能源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数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理通识类和临床医学类。
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大类改革,学校专门成立了大类培养领导小组,校长邱勇亲自担任组长。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对改革省份浙江和上海的考生也是一大利好。减少了志愿填报难度,同时也兼顾了考生的专业选择空间。
保障学生选择自由,招生工作承担大学使命
“自主招生已经走过13年历程,然而仍有许多人不明白它的含义。”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自主招生的本质绝对不是选拔,更不是“掐尖儿”,而是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
“今天参加复试的部分考生今年并不能圆自己的清华梦,但我们并没有将他们抛开。之所以举办复试开营仪式和专业嘉年华活动,就是为了在给考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让更多考生的梦想从参与清华招生考试开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