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院校动态

“华约”否认联考模式被叫停

时间:2017-09-22 18:52:52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2012年自主招生的生源大战再次打响。“华约”、“北约”、“同盟”等名校去年的抱团之战,今年是否会存续已引起各方关注。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不认可“华约”、“北约”、“同盟”的联考模式,有意取消自主招生联考。但早报记者昨天证实,各联盟高校并没有收到教育部不允许进行联考的通知,更没有取消联考的说法。

  清华、交大等7校组成的“华约”高校明确表示,明年还会继续联考;同济等9校的“同盟”各校校长11月也将召开校长联席会,商讨进一步的合作事宜;而“北约”的存续确实存在变数。

  对于联考是次“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的观点,几所名校已向教育部上交方案,建议直接将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通过高考的成绩进行综合录取。不过,这一切都有待教育部的审批,最终结果11月见分晓。

  “华约”:

  联考实际减轻了考生负担

  “华约”2009年组成,是联盟中最早成立的。据此前媒体报道称,“华约”成员之一清华大学的江苏招生组组长周明胜透露“内部消息”,“华约”可能搞不下去了,教育部对自主招生联盟测试的方式有意见。

  昨天,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表示,他已向周明胜了解了情况,媒体报道的内容是曲解,清华的自主招生方案目前仍在制订中,得到批复后会即时向社会公布。

  “华约”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招办主任陶正苏昨天明确表示,从来没有收到过教育部有关取消联考的相关指示。他同时表示,2012年交大将继续在自主招生学业测试笔试环节与相关兄弟院校实行联考。

  对于联考成为“小高考”加重了考生负担一说,陶正苏并不赞同,他认为,高校没有形成联盟之前,考生为了考试,全国各地赶考,成本较大,实行了联考之后,考生的成绩可以多所学校认可,由考多次变成考一两次,实际上是减轻了考生的负担。

  “北约”:

  是否存续有待教育部审批

  去年11月22日,北大联合复旦等6所学校同时在招生网上发布公告,7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以联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标准,组成“北约联盟”。此后,成员不断增加,最终有13所高校加入。

  由于“北约”中有不少同床异梦者,甚至有高校明确表示,是“被迫”加入联盟。因此,今年的“北约”存在着更多的变数,北约是否还将继续存在,“有待教育部的审批”。这是北约成员高校主体的意见。

  “北约”成员之一的复旦大学昨天表示,复旦2012年的自主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正在制定中。据悉,复旦大学上报教育部的自主招生方案中,没有把联考作为主要的提及内容,对此,复旦方面表示,联考主要的牵头方是北大、清华,如果北大还要继续推出联考的话,复旦也会加入。

  “同盟”:

  希望完善而不是取消

  去年11月25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在各自网站上同时发布将合作自主招生的消息,形成9校同盟,也被称为“卓约”或“理工联盟”。

  对于取消联考的说法,同济大学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同济等9校的“同盟”各校校长11月将召开校长联席会,商讨进一步的合作事宜。事实上,同盟9校的合作远不止联考这么简单,联考只是第一步,同盟各校之间在校际合作、人才联合培养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

  南京东南大学是“同盟”成员之一,该校招办主任池业表示:“高校还是希望联盟测试的方式能够继续下去的。教育部对联盟测试的方式确实有些看法,但估计‘一刀切’、全盘取消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我们并不希望取消联盟测试,而是在这种测试方法上进行完善。”

  新方案

  自主招生或延至高考后

  “高校对于自主权的争取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些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有自主招生自主权的80余所高校每年都会向教育部提交自主招生的新方案,希望得到教育部的审批,但很多的高校提议都过不了教育部这一关。

  对于高校呼声高的自主权太少一事,教育部也吸纳了民间的声音,并有了一些改变。有消息称,教育部今年3月组成了高考改革调查小组,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希望能在高考改革中广泛吸收民意,做出能够反映民声的决策,同时吸纳更多的高校招生一线人员及专家智囊加入,形成高考改革的新方案,避免高考改革新政的出台只是教育部的一言堂而广受社会的诟病。

  自主招生联考最受考生和家长反对的是其“小高考”的实质,让考生费心费力疲于奔命,据介绍,今年北大、清华、复旦等几所名校联合相关省市招办管理部门,向教育部提出了把自主招生延至高考后的建议,希望先在个别省份进行试点,不再采用联考的模式,而只根据高考的成绩,划定面试线,再通过面试等自主招生的方式,综合录取。

  这一方案目前呼声很高,可以极大地减轻考生的负担,也充分利用了目前被普遍认为公平性还算强的高考,今后将探索用高考成绩向高校进行申请入学,高考可能会演变为一年多考,并过渡到和国外一样的申请制模式。不过,这一改革是否能够变成现实,也有待教育部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