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保送生

15分钟成了最大的心理障碍--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解析

时间:2017-09-22 17:56:55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陈一磊  毕业学校:复兴高级中学;中学获得荣誉:上海市第四届“明日科技之星”、上海市“第21届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在复兴高级中学的12次期中、期末考试中11次年级前10名,其中5次年级第1名,3次年级第二名;现读学校专业:复旦大学经管类)

    社会上呼吁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近几年来是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春天上海复旦、交大两所高校终于进行了被称为“破冰”的改革。作为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的我,并不愿意将自己定位在媒体所说的“受益者”,我更愿意将自己看成参与者、体验者。在这里我想就关于半年多前的那次选拔的部分记忆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由于是“史无前例”,今年两校有关的政策出台可谓是匆忙万分,从公布方案到最终确定结果前后没超过一个半月。很多人都在抱怨时间太短,来不及备战。说句实话,我当时是真的没啥准备走进笔试与面试考场的。原因有二:客观上我那段时间正被“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 的决赛论文答辩与课题展示忙得焦头烂额;主观上我也没背上太重的压力包袱,毕竟我已在复旦的冬令营中获得“虚拟录取”的资格。不管做啥事,没有了思想压力,应该算是成功的一个很大因素吧。实际上,等到真的从考场中出来,相信那些曾“精心准备”或进行过“突击训练”的人会相当胸闷。在这次的选拔过程中,应试的那一整套把戏其实毫无用武之地。尽情展示真我、展示十几年来的积累,才是根本。

    复旦是相当重视这次吸引了全国目光的选拔的。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里,考场有150个,150位面试教授分居其中,1185位学生分别走进此前电脑排位所定相应的5个房间,每位学生分别在5个房间各进行15分钟“一对一”面试,总计75分钟的面试后,教授们将进行综合判断:此生是否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面试就这么开始了……

    我在小组内抽到是2号,便径直走进了2号房间。屋子不大,但显得相当“空旷”:考场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计时器,仅此而已。我坐下,习惯性的把椅子挪到桌前,拉近本人与考官之间的距离。没想到的是,考官开始的第一个反映居然是面无表情的要我笔直往后退。我心里不觉咯噔一下。总之在这个房间进行的面试是五场中我感觉最不顺利的。跑上来的第一个问题,面试官就指着桌上的半瓶水,问我能联想到什么,越多越好;接下去的“精彩问题”有:问一个问题难倒我,前提是你自己必须知道答案……“哲学系的”我自言自语到,“哲学不能期许给你什么,但却能给你带来希望”我不知咋的想到这句话。反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微笑,都要看到希望,这点很重要。

    每进一个房间,教授都会向考生宣布一条铁的纪律:由于时间的限制,交谈时间一到15分钟必须结束。没想到这个“15分钟”成了我那天最大的心理障碍。当我从2号房间里患得患失出来时,发现其他四组都未结束。一看表,才过去10分钟。一种怪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不仅如此,3、4、5号的教授与我交淡的时间都出奇的短;相反,最后1号那位组长考官竟“破例”与我谈了25分钟。这难道也是一种特殊的考核――心理素质测试吗?

    其实外界最关心的莫过于面试的题目了。面试前一个礼拜,市面上竟突然出现了“培训班”。对于所谓的“面试训练班”之类的强化班,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知道,既然面试没有标准答案,强化班能强化什么内容呢?复旦自主招生考察的是学生日积月累的综合素质,强化训练是没有用处的。我还有一个同学,居然跑去书城买了一本世界500强企业面试题集,面试前一天又见居然给我看他的“突击成果”:“当被问到你自认为你的最大缺点什么时,该这么回答……”就像前面已经提及,反正第二天他是相当郁闷。后来他告诉我,有个考官在面试过程中随意报出4个数字:1、9、9、9让他算24点(显然是随口报的)。他哭丧着脸望着我。我想了想说:“假如我是你,我会告诉教授,非常抱歉我一下子想不出来,但我能说出这4个数能算出哪些数字,它们之间有哪些规律可循,比如…” 这就是“神秘”的面试题,一种考查你反应能力的试题,一种考查你在困难面前心态的试题,一种考查你与人交流能力的试题。但它偏偏就不是一道应试题。

    这就那场开全国先河的自主招生考试。我个人认为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这是一种突破。对于目前的应试教育,我实在有些不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老师家长、学生本人都要将中学的课程分出三、六、九等,分出所谓的主、辅课。我记得有位学者说得好:现在高中所谓的语、数、外主课只是将来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正是被冷落受排挤的地理、历史是学生能够受用一生的。真的希望这次的自主招生能够对促进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加快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也对全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有着示范作用。

    以上只是我各个人的一些经历与感悟,非常高兴能写出来与你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