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报考指南

2017年高考大纲调整对自主招生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17-09-22 18:39:11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前段时间高考改革的浪潮轰动了很长时间,准备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除了要研究高考改革的细则,还要了解高考改革对自主招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篇文章写给刚刚步入自主招生路程的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助益。

高考改革对自主招生有什么影响

1、自主招生考试安排在高考后

在过去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前进行,俗称“小高考”,很多学生担心耽误高考备考进程,所以放弃机会,自2015年高考起,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改在高考后进行,一般为6月13-15日,通过初审的学生将增加一次被理想高校降分录取的机会。

2、自荐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更强

在2015年以前,学生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必须拿到校荐名额方可,改革后,将“校长推荐制”改为了“自荐”报名制,要想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得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将拥有更多机会。

3、“硬指标”的“红线”,“软指标”的特色性凸显

改革后的自主招生也并非完全敞开胸怀,很多高校规定必须符合一些“硬指标”的条件才能申报。所谓“硬指标”,指的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比如厦门大学,在招生章程中提出了6条报名条件,全部与学科竞赛奖项和作文奖项这类创新潜质相关。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具备申报资格。在2016年的自主招生申报中,竞争更为激烈,更注重考察考生的这方面特质。

4、自荐信作用突出,推荐信影响淡化

在改革后的自主招生筛选中,学生的实力将通过证明奖项或实践活动的证明材料印证,自荐信将重点说明学生的申请初衷和特质。在查看自荐信时,老师会快速预览,所以自荐信的写作一定要重点突出,书写自荐信一定要要“换位思考”的新作心态,将与所申请专业匹配的亮点突出,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推荐信的作用在改革后降低了,但书写中也要注意诸多细节,有的家长为了不麻烦老师和校长自己代为书写推荐信,但写作过程中却一不小心暴露身份,比如着较多笔墨写孩子在家中和生活中的表现。

自主招生考试到底对哪些学生有利

1、最低门槛一本批次线

对于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多了一次机会。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如果符合条件,当高考成绩超过该校在当地模拟投档线下60分,其不低于当地一本线的考生,即予录取。

如果学生成绩很难到一本线,也没有特别的奖项或极为突出的单科成绩,那么希望通过这项考试突出重围会很困难。

2、专业匹配度更高

如果考生参加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在选择大学的对应专业时,如果以冲的思路来报考志愿,很难进入满意专业,但如果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并通过,不但可以加分,还能够被申报的满意专业录取。

如果学生有很明确的专业意向,按照平常分数理想学校有可能冲入,但很难进入理想专业,那么自主招生就是一条捷径,帮你稳稳进入希望的专业,所以在选校申报中不要孤注一掷冲高,与本身水平相当的学校也要认真考虑。

3、偏科也能进名校

自主招生偏爱有特别禀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补短板应该,但让自己的“长板更长”并取得更高层次的奖项也很重要。

偏科学生的偏好科目如果很牛,那么有规划地学习和考试,取得对应的奖项和证明材料很重要。

4、自主招生“拼爹现象”愈演愈烈

自招改在高考后考,学生的时间压力减轻,但并不意味这件事情变简单了。改革后,所有资料通过网上申报,需要通过网络上传上传所有文书及证明材料,虽然更透明,但繁琐程度也可见一斑。另外在选校中,如何定位学校和专业,如何搭配选择,很多学校在申报中还规定的同时申报的学校数量等,要统筹安排。更不用说自荐信、推荐信的准备等等,这些都加大了申报的难度。在高考的最后阶段,学生一般是不过多参与此事的,绝大部分的工作都落在了家长身上,所以也不得不说自主招生也是真心需要“拼爹拼妈”的。

自荐信的准备、软硬件实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自主招生这件事学生和家长该在更早的时候予以关注。思路清晰,文笔卓着的学生如果在自荐信的书写中表现出自己的卓越才能,不妨抽点时间关注此事,不拘一格让自己精彩亮相。课业压力大,委托父母重点参与的,家长需要多思、多问,打开思路,清晰目标,找准定位,积极为孩子争取最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