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了,你可以考大学啦。”一位父亲激动地对女儿说。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千万万户,并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时光飞逝,40年一闪而过。转眼,2017年高考大幕将启。恢复高考40年来,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已走过万水千山。从1977年“平地一声春雷”到今天,高考的变化何尝不是气象万千。它曾是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分水岭,它曾决定着考生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它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在不断的自我改革和与时代的共振中,高考已不再是决定命运的惟一道路,无论成功与否,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一次经历而已。40年,浓缩着几代人的青春与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追求。高考不但镌刻着一代代学子永不磨灭的记忆,也镌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砥砺前行的印迹。在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听听他们对40年来高考不断推进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不是高考,他可能还在搬砖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正式恢复。12月11日起,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恢复高考给当时的一代青年带来了希望,许多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授刊发于《中国考试》上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恢复高考,改变的不仅是一批人的个人命运,而且改变的是人才的选拔机制。举国上下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从那时起,高考作为高等学校连接社会的重要环节而备受关注,高考成为整个国家一年一度的盛大社会活动,高考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考试招生本身。
恢复高考40年来,高考如何重拾了知识的地位,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面貌?一切正如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作家刘震云所言,如果不是高考,他可能还在搬砖。
1977年9月,如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张宝通的命运被改变了。学业搁置了十一年的他通过高考考上了西北大学物理系,后被西北大学经济系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张宝通认为自己是高考最大的受益者,高考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对于高考的意义,张宝通认为“现阶段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办法。”
“通过高考把年轻人吸引去接受高等教育,让全社会重新重视教育,重视知识,这是恢复高考前后最大的一个转变。”张宝通说,40年来整个社会越来越觉得高考对于改革开放成果的重大意义。即便是在今天,高考制度仍然是大部分人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一环,只要有高考在,就给了学子们一条通向美好未来最通达、最公平的道路。
对个人而言,高考是一段苦涩却带着甜蜜回忆的岁月;对社会而言,高考是见证新一代青年走向社会的重要时刻。经历了高考的人,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对高考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在夏日与蝉鸣里埋首试卷的那些日子,也许是我们最值得回味的青春。回忆当年高考,张宝通感慨道。
“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让学生家长有了奋斗目标,看到了前景,通过高考我们可以成长,可以发挥自我社会价值。”张宝通表示,未来,高考的制度还要继续实行,利用好高考制度,把子女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