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高考的排名与自己平时的排名有落差,大家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这种情绪需要发泄,需要有人来背锅,不知为什么,我就成了那个‘背锅侠’。”
6月11日,每当高考数学试题难就会被推出来“吊打一番”的江苏数学名师葛军,终于按耐不住“委屈”,在微头条上实名发声,称自己“没有参与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命题”。
葛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南师大附中校长,多次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卷命题,且因“试题难度大”而被称为“数学帝”。当晚,葛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证实上述声明确是本人所发。
据其介绍,自己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谣言”。“以前(造谣我参与)地方的(命题),这一次则是全国性的(命题)。”葛军认为自己有必要对此做个声明。
对于葛军的遭遇,曾担任过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语文学科负责人的安徽师大教授何更生认为,公众应给予高考命题人员“理解”。
“高考命题通常由专家组成的命题组完成,从平时积累的命题库中筛选题目,而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命题。”何更生说。
“也是高考的‘受害者’”
这些年,高考落幕后,“数学题难”即会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高考结束不久,“数学太难引发吐槽”即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留言称,有“数学帝”之称的“葛大爷(即葛军)”再次“发威了”。
“我是葛军,就是大家说的所谓‘爱出变态’高考题的那个葛军。每当高考数学试题难,就要把我推出来‘吊打’一番,说正是我出的题,超难,为难了广大考生。我想说,这是一个怪现象(其实是一个大冤案)。”6月11日,葛军在微头条上公开声明称,自己只参加过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谣言。
葛军认为,高考过程中,拿到考卷,发现考题与自己平时所做的不太一样,甚至感觉有点难、不会做,考生们就会产生恐慌,甚至失落。
“我很理解这种心情。”葛军在声明中写道,因为考题的难易程度涉及到考分,涉及到排名,最终会影响大家的高考录取结果,每一分都很关键。一旦高考的排名与自己平时的排名有落差,大家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这种情绪需要发泄,需要有人来“背锅”,不知为什么,自己就成了那个“背锅侠”。“从这个意义上,我也是一个高考的‘受害者’(苦笑)。”
对于高考数学考试越来越难的声音,葛军并不认同。“反而可能是越来越容易了,才导致区分度低,使得每一分的重要程度加大了。严格来说,每一年的高考题,都不会超纲。因为高考命题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既不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考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可能让难度超纲的考题出现。”葛军在声明中称。
同时,他也呼吁,希望大家不要再将关注焦点放在高考的命题人身上,其本人也不希望成为高考题的“符号”,每年6月,都被拿出来“点评关照一番”。
当晚,葛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证实上述声明确是本人所发。其自称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年高考全国数学卷的命题工作,也没有参与任何江苏以外省份的高考命题工作。“以前(造谣我参与)地方的(命题),这一次则是全国性的(命题)。”葛军认为自己有必要对此做个声明。对于其他,葛军不愿再谈,只是感谢“大众的关心”,希望以后不再被打扰。
曾表示“不再参加高考命题”
2015年6月高考结束后,因江苏高考数学题太难,不少考生纷纷吐槽,“是不是葛军大帝命的题”。彼时,葛军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予以否认,并感叹“外界对他个人的误解、误读太多了”。
网上曾流传有段子:凡是葛军参与的高考数学卷的命题,考完数学卷后,90%的女生是哭着出考场的,男生则是撕书砸东西。“这是一个大冤案啊,却没有人站出来加以澄清,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事实都被(传闻)掩盖。”葛军对此澄清说,自己只参与过4个年度(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的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的命题。
葛军称,在先后经历过2004年、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后,他原本不想参加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的命题工作的。但由于2008年是江苏新课改实施的第一年,他出于“新课改第一年,大家关系都不错,应该要做点事情吧”的考虑,他才决定再次出山,参与命题。
2010年的江苏数学卷,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年份。葛军说自己是当年高考数学卷命题组的副组长。但他坦言,在控制试题难度上,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我们推行的是组长负责制度,我自己只有建议权,没有最终决定权。”葛军说,高考命题本来就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
在各种有关不实的网络传言广泛流传后,葛军希望“有相关部门站出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年传言说,广东省卷子是我出的,他们(广东省)直接申明从不外聘教师出卷。那样就很好。”葛军说。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我想我以后不会再参加高考命题了。”葛军表示,里面的故事很复杂,今后再也不想参加高考命题了,“不想趟这趟浑水”。
应给予高考命题人员理解
对于葛军的遭遇,曾担任过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语文学科负责人的安徽师大教授何更生认为,公众应给予高考命题人员“理解”。
“考试试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高考本身决定的,它是一种甄别性考试、选拔性考试,和平时的教学质量检测性考试是有区别的,这决定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将各个档次、各个层次的人才区别开来。”何更生称,倘若试题没有难度,大家最终都能考满分,便“缺乏了选拔性考试应有的信度和效率”。
何更生称,命题是一个团体“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高考命题通常由专家组成的命题组完成,从平时积累的命题库中筛选题目,而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命题。”何更生告诉澎湃新闻,试题难易不由单个命题者决定,“(上一年试题)过难了,命题组下一年有可能会注意调整,而不是说越来越难;总体来说,难易程度会按照国家考纲、课程标准作出要求。”
在他看来,社会上对高考命题人员“有一些指责”,缘于对这一群体的不了解有关。“双方都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何更生称,舆论应该对命题人员予以保护,不应随意将其曝光在公众面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针对试卷本身来展开讨论,比如试卷难度是不是适中,而非针对命题人群体,更不应该针对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