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聚焦高等教育相关话题,提出诸多意见和建议,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多个省市代表或委员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支持本省市高教发展,包括河北、河南等传统”高教洼地“。此外,陕西省有人大代表也提出希望国家从财政上加大对陕西高校的投入。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京津冀协同 急需补齐河北高教短板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
“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高等教育大省,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压力最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任务最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必须尽快补齐河北高等教育的短板,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在李强看来,加快提升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支撑作用。但河北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在京津冀明显处于“低谷地带”,而且差距在不断加大。“河北省高等教育已成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短板,而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是制约河北省有效融入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
李强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到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给予河北高校相应的政策和投入支持,尽快补齐河北高等教育的短板,助力河北省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综合施策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
如何补齐教育短板,充分发挥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重点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对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议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合理布局,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提升中西部高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在河南布局的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偏少。去年,中央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建设,相关政策和支持与部属高校一视同仁。
“但这依然是按照‘一省一校’的原则来支持。对于河南来说,目前全省只有郑州大学进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有限的中央财政支持很难有效支撑河南省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而影响河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宋纯鹏说,“这对有1亿人口的大省河南来说,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数量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河南布局更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
“现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部省合建’进行支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是简单以区域来划分为‘一省一校’,这样看似平衡,未来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平衡,还要综合考虑各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宋纯鹏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占全国总人口的7%,占西部省份总人口的12.8%,意味着只有极少数河南考生能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这样一个有1亿多人口的大省,和其他有几百万人口的省份一样,只有1所‘部省合建’高校,这远远满足不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也远远满足不了河南人民对‘上好大学’的需求。”
“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宏观政策制定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突破‘一省一校’的限制,应充分考虑不同省区之间、不同经济区之间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等因素,有计划地将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长、发展实力强、社会影响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地方高校纳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宋纯鹏建议,“此外,在‘部省合建’布局的基础上,国家应制定实施更多的支持举措和支持路径,扶持一批中西部地方高校快速发展,例如,重点支持‘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指导支持‘省部共建’高校,在经费投入、指标分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对待,巩固和发展我国教育‘奋进之笔’的成果。”
“在新一轮国家高等教育优化布局和推进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过程中,对中西部地方高校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学科建设、重点研究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学位点及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生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推动中西部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造新的高等教育品牌,支撑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宋纯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