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资讯动态

通过2018自主招生考试有哪些变化?预测2019如何备考

时间:2018-09-19 09:05:21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自主招生是与政策紧密相关的,熟悉政策才能在自招之路上走得愈加坚定,那么,高考改革后自主招生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哪些细节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本期一起来学习。

 

自招考试安排在高考后,与高考备考不冲突。

过去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前进行,俗称“小高考”,很多学生担心耽误高考备考进程,所以选择放弃,而自2015年高考起,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改在高考后进行,一般为6月10-15日,通过初审的学生将增加一次被理想高校降分录取的机会。

001.jpg

 

校荐限制名额改为自荐为主,学生自主性更强。

2015年以前,学生若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必须拿到校荐名额方可,改革后将“校长推荐制”改为了“自荐”报名制,要想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必须得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将拥有更多机会。

“硬指标”的“红线”,“软指标”的特色性凸显。

改革后的自主招生也并非完全敞开胸怀,很多高校规定必须符合一些“硬指标”的条件才能申报。所谓“硬指标”,指的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比如厦门大学,在招生章程中提出了6条报名条件,全部与学科竞赛奖项和作文奖项这类创新潜质相关。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具备申报资格。在近几年的自主招生申报中,竞争更为激烈,更注重考察考生的这方面特质。

自荐信作用突出,推荐信影响淡化。

在改革后的自主招生筛选中,学生的实力将通过证明奖项或实践活动的证明材料印证,自荐信将重点说明学生的申请初衷和特质。在查看自荐信时,老师会快速预览,所以自荐信的写作一定要重点突出,书写自荐信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心态,将与所申请专业匹配的亮点突出,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

 

 ff_副本.jpg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