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核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进行录取的一种招生形式。那么,自主招生中有什么“明规则”与“潜规则”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主招生中的“明规则”
1、自主招生与高考加分的区别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那这与自主招生有啥区别呢?
1、相似之处:自主招生、高考加分都可以在我们分数不够的情况下考上一个分数线高于我们高考成绩的大学。
2、不同之处:高考加分适用于任何学校、任何专业;而自主招生仅仅适用于认定的学校和专业。
因此,自主招生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同时相比于高考加分所能够普及的人数更多。
2、线下降分、专业降分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自主招生获取的降分分为:线下降分、专业降分。
◆线下降分:当高考分数达不到该高校的提档线时,可以通过线下降分提档。
如:小明同学高考考取了353分,苏州大学该年度的投档最低分为360分,按照分数线小明同学无法被苏州大学投档录取,但是如果小明同学有达到学校同科类模拟投档线下8分以内的降分认定,则其投档分数视为361分,可以被投档录取。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分数不能用于专业的选择。
◆专业降分:高校认定的某学科特殊人才,可以在线下降分录取至该专业。如,甲同学在夏令营中表现突出,获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类专业的20分降分优惠,而北京大学的在江苏的理科投档最低分为415分,则甲同学仅需考取395分即可录取至北京大学物理类专业。
自主招生中的“潜规则”
1、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变化大
随着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越来越重视,自主招生的竞争压力逐年攀升,随之报名条件也逐渐提高。
其中,五大学科竞赛的竞争优势依旧强势(95%以上高校认可),仍旧可以视为自主招生的最强敲门砖;科技创新类竞赛渐成新宠;主流文科类赛事稍受冷落,但仍是有机会的;发明创造、论文出版、综合和单科成绩等特长潜质的考生仍有一定的择校优势。
2、报名条件表达不明确
在高校的自主招生招生简章中通常会要求竞赛的奖项,但是有的高校往往表述不明或者不甚准确。比如:清华大学要求的是:“学科奥赛方面: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实际上就是要求入选省代表队进入决赛,甚至不同省份的省队,清华的“喜爱”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当然如果学校向高校强力推荐学生,也可能会有低一等级的学生通过初审,但是往往陪跑,最后无法获得降分。
3、影响初审的因数较多
一般影响自主招生初审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考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格性;
(2)考生奖项是否符合条件,考生成绩是否优秀;
(3)考生奖项与报考专业的相关性;
(4)当年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
高一、高二学生报考自主招生的准备
百航教育优秀邦提醒现在高一、高二的学生,如果想要将来参加自主招生的话,那需要做什么呢?
1、要确定一下自己的优势,与别的同学相比,自己的优势有哪些呢?如获得过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这就是优势所在。如果没有优势,就要想办法去创造优势,
2、确定目标高校。目标高校不要太多,要与学生的优势相匹配,同时学校的分数线不可比学生的实际成绩高出太多。
3、关注目标学校的相关招生类型。因为,除了自主招生之外,上名校的途径还有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等。这些招生,童鞋们也要提前了解哦,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