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体制,确有它的长处,所以才会有现今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它也有突出的短处,其中一点就是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局限在“知识”和“分数”上。
而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的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好像就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但创新人才教育,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
创造力确实需要有知识,但不仅仅是知识。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的其他元素,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我们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创新大学的教育模式。我们去看欧美的教育模式会发现,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孩子天性,鼓励孩子发展创新能力,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以释放天性的成长空间,此当今之急也。
当我们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就拿国家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而言,特别是2015年放开政策之后,高校招收各类创新型人才成了趋势,自主招生的招生形式是相对比较合理的,给学生以展示自己所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机会,让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给偏科的学生上985/211重点大学的机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在20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就有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级26班的毕业生孙洪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招生的现场答辩环节,展示自己的折纸“神技”,获得了现场招生老师的青睐。最终,孙洪涛获得该校降低60分录取的资格。
在自主招生当中,拥有创新特长并获得985/211高校降分的考生不在少数,低分就有上名校。
其中:五项学科竞赛、语文类、英语类、创新类比赛获奖以及申请专利、发表论文都是这些高校的申请条件。在自主招生中,高校一般会给考生降低20-60分录取的机会,对于特别优秀的考生,高校将给考生降低至生源所在地一本分数线录取的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自主招生,对于特别优秀的考生,直接降低至生源所在地一本线下20分录取,这么好的进入985/211高校的一个机会,你还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