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称为“小高考”,近几年,它的发展成为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关注热点。很多对于高考成绩没有太大把握上理想高校的考生们,凭借自主招生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高校设立自主招生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进入理想大学,
同时也成为考生考名校的另一个“保险”。
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高校是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考生的呢?
初审选拔:具备响应能力的考生
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都表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首先靠谱的个人资质材料就不可或缺。
包括竞赛证书、论文发表、专利证书、自荐信、校荐信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个人成绩单。平时成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
◆
笔试、面试选拔:综合素质达标的考生
◆
不要以为过了初审就能够掉以轻心。接下来的笔试、面试才是最严格的考核。初审的材料只是证明考生个人资质,笔试、面试才是真正体现个人能力的关键。
江苏自主招生网给您从这两个方面简要总结一下:
1、笔试
自主招生的笔试考试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在针对不同的招生专业有不同的必考科目。
笔试科目是在高中学科知识的难度上再加深,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学习能力。
2、面试
面试考核内容就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天文地理、社会热点、生活常识……以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师在整场面试过程中观察考生的现场随机应变能力,这短短时间就能刷下那些仅通过死记硬背、模式化学习、思维不活跃的考生。
◆
高考选拔:计划能力强的考生
自主招生项目组认为,高考成绩对自主招生的录取结果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不是高校有意为之,但是却能帮助高校选拔到统筹、计划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尤其在自主招生考试时间调整至紧接高考之后,使得考生不得不在高三的紧张时间里同时准备两种风格不同的考试,这种情况就要求考生制定一份严密的备考计划、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戒骄戒躁、沉着应对。可想而知,如果考生没有超强的计划能力,没有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那么在备考过程中肯定会顾此失彼,最终在自主招生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