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资讯动态

2016高考志愿填报:“烂”专业和“滥”专业,哪个不能报?

时间:2017-09-22 22:10:07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近年来,高校纷纷“跨界”尝试。比如,文科院校非要推出一系列理科专业,理科院校又推出一系列文科专业;再比如,不少理工科院校推出了人文学科,文科院校非要在表演系上一拼高低,体育学院也不能少了法学院……貌似不拼个综合实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知名高校!

  专业滥设有多严重

  新增专业规模有多庞大?看看“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中的数据吧:全国高校2015年新增1681个本科专业。其中,超过30所学校新增专业数高达10个以上!不得不说,这些学校也是够拼的!

  此外,新增专业的重复度也不低:比如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为54所;翻译专业为44所;工程造价、酒店管理为39所;在所有新增专业中,开设数量最多的10个专业所占比例超过新增总数的五分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专业设置“同质化”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

  1.“小而美”院校比较吃亏

  追求生源、排名、规模……一些高校在“大而全”的路上渐行渐远。加之考生选择专业时,学校的名气、规模往往是重要考核指标,必然会挤压“小而美”特色院校的发展空间。一些颇具特色的小型院校,被迫挤入这场混战,使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分散,确实很吃亏!

  不过,也有一些学校冷静而清醒。比如中央戏剧学院就承诺从2013年起10年不扩招。对于别的院校最“眼热”的表演系,这十年间每年只招收50名学生。

  2.浪费资源

  设置一个全新的专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小到一台电脑设备的供应,大到教学、办公、实验环境的提供,哪个不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新专业的开设固然一时可以增加学校体量和招生规模,但当草率设立的专业往往缺乏竞争力和后续潜力,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需要。最终,专业本身也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

  3.就业难

  对学生而言,大学毕业后最现实的考核指标就是就业情况。然而,跟风设立的专业,往往既无过人的师资力量,也缺乏行业内的资源积累,最终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没有“烂”专业

  所谓专业冷热,不过是相对现象:再热门的专业,学的人太多、就业岗位不足、再加上个人素质不过硬,就业中一样会遇冷;再冷门的专业,如果你能做到实力超凡,也会有人拿着应聘书敲你的门。而且,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从你高考报名挑选专业,到四年后走出校园,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年前的“热门”也许早就“过了气”。

  其实,很多杰出人士都是在所谓的冷门专业中有所造诣。比如,国学大师季羡林1930年考入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是德文。在不少人看来,这个领域与市场和就业离得好远......可是,如果你真能达到季先生的境界,估计求你“上岗”的人得敲破门!

  再比如,近日在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的科学家们。古人类学、考古学,不少人听了就发怵。除了工作环境辛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但是,事关“人类从哪里来”这样的重大议题,正是这些科学家们在解答。即使从较为世俗的角度看,如果你真的喜欢、能沉下心钻研,未必不能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生活状态。

  另一个极端例子就是金融专业了。港剧、美剧里的那些金融大鳄们,分分钟都是几千万的大买卖。貌似读了这个专业,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上流社会。可是,这些细节你也应该知道:金融行业竞争极为激烈,加之我国与欧美地区的时差,昼伏夜行、节假日加班都是小菜一碟哇!时间长了,你的小身板能否吃得消?不是曾有金融行业人士表示吗,按照单位时间收益计算,金融行业未必是最高的。

  演艺圈的激烈竞争更是惨绝人寰了。当我们看到明星今天飞纽约,明天飞伦敦,你是否知道她其实是要连轴工作几十个小时?你是否看过她在访谈节目中介绍,毕业的头几年是怎样一次次被拒?

  简言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烂”专业,只有“滥”专业!学科的重复设置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无论是泛滥成灾还是无人问津的专业,能不能在求职中炙手可热,这还真是自己的事儿!

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