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资讯动态

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五所大学,北大清华领衔

时间:2017-09-22 22:03:25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北京市的大学太多了,好大学也太多了,随便找一所,就是国家级重点大学,要论代表性,的确除了清北,还有很多大学都可以作为北京市的代表性大学。不过冰露老师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五所大学,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一、北京大学

  上榜理由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国家顶尖985高校

  学习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师资力量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有北京大学有6441名专任教师,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74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1人,院士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资深教授)22人,1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4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16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4个。

  就业方向

  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走向主要有:就业、免试推荐或这届考取研究生、出国。

  二、清华大学

  上榜理由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国家顶尖985工程高校

  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一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29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6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25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429人。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15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2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5人入选讲座教授,17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8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

  就业方向

  清华大学毕业生一半以上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还有的选择出国留学、就业或者创业。

  三、中国人民大学

  上榜理由

  全国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级重点985高校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前身是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遂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10月5日,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国人民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 。

  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52人,其中教授589人,副教授702人;其中10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4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当中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占全部入选人数的11%。11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1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 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7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4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就业方向

  本科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有直接就业的,还有出国深造、继续留校读研的,近几年到西部支援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榜理由

  全国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全国重点985工程大学

  学校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T.I.M.E.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工程院、工信部、教育部、北京市共建,设有研究生院。

  今天的北航已从早年的工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文理交融、带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并正在向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稳步前进。截止2015年,学校设有学院路、沙河两个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951人,其中本科生15466人,硕士研究生9113人,博士研究生430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1067人。

  师资力量

  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779人,其中专任教师2164人,教授、副教授16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79.3%。凝聚了以22位两院院士(2015年12月房建成教授、王华明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23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

  就业方向

  清华大学毕业生一半以上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还有的选择出国留学、就业或者创业。

  五、北京师范大学

  上榜理由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国家重点985高校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0年,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有两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12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9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7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

  就业方向

  就业、读研、出国深造

来源于高考圈,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