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资讯动态

中国动画专业就业率为何连续偏低?

时间:2017-09-22 21:57:19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近年的“崛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科动画专业近两年被列入就业率较低的“黄牌”专业。其间巨大的反差和看似不佳的就业数据让考生和家长望而却步。

  动画专业真实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不如随本文深入了解。或许没有多少人有机会成为华特·迪士尼或宫崎骏,但众多毕业生也能通过该专业所学丰衣足食,把二次元世界里的美好天地投射进自己的职业生涯。

  过剩还是旺盛?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

  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传统专业,动画专业发展至今却给人以“就业不好”的印象,原因有二:

  1.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数量过多,专业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动画专业人才市场出现供需矛盾。

  2.动画专业“就业差”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误解。动画产业独特的生产流程,动画出品和生产单位以剧组为单元的特性和发展的不稳定性,让很多动画人才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并不依赖于单一的稳定工作。目前很多本科毕业生面临考研及出国继续深造发展的目标和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率的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数字媒体系主任李智:

动画专业全国整体就业率不高,部分原因是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无法吸收本地院校培养的动画人才。而北京这类文化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对动画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任教十多年来,我还没听说过本校动画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少企业会主动来学校要人,可很多学生放着就业机会不要,更喜欢自己创业。”

  技术还是艺术?

  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动画专业归属于艺术学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类。在专业加试中,考生美术功底往往被视为硬性要求。当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学生会发现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知识也必不可少。当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又急于在文学世界里寻求题材。可以说,动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从就业出口来看,“艺术”与“技术”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前者把动画创作本身当成目的,即参与影视动画(如动画电影、电视台播放的卡通片)的生产;后者是把动画当作手段,从而服务于其他领域的工作。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在国内,动画作为一种数字媒体手段,在其他各类生产领域有广泛应用。从传统的广告、电视电影、媒体到医疗、航天,很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动画专业的支持。尤其是蓬勃发展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产业,对动画人才有很大需求。正是这些“非动画”或者“泛动画”领域吸纳了更多动画人才。因而,对动画专业毕业生而言,不是只有去画“喜羊羊”这类动画片一条出路。

  制作还是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生周羿宸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专门做动画相关衍生产品。在他看来,动画相关工作可以用制作和创作来区分。

  制作一个动画产品需要很多环节,诸如动画渲染等具体的制作环节需要单一性的技术能力,工作强度很高,回报相对较少,培养这类制作技术往往只需要职业教育。编剧、导演、设计脚本、动画分镜等前期工作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也更考验综合的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能否培养出这些创作能力,也是动画专业本科和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脱离简单的制作环节,进入创作的领域,正是一个动画人才“熬出头”的标志。

  外省某院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庄琳(化名)介绍,她毕业后在某公司从事单一动画制作环节,做一个项目能分到五六千元。积累一定经验后,她辞职和别人合伙承包项目,并开始涉足脚本与导演,从整体上掌控项目创作环节。虽然脱离稳定的工作岗位,成了自由职业者,但她的收入却翻了几倍。

  本科动画专业教育综合了影视、美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的人才也往往是多面手,可以胜任多种岗位。周羿宸说,他的有些同学觉得单纯的动画制作很累,于是从业于影视、设计等行业,依然可以发挥所学,游刃有余。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喜欢看动画片的人都适合学动画专业。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文化修养、热爱艺术创作以外,还要善于规划未来,敢于接受挑战,不甘于安稳平淡,乐于为梦想付出。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一扫  自主招生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