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今年本市27所高校新增本科专业60个,而近日上海的3所市属高校的10个专业,也自2008年起纳入第一批次进行录取。新老、冷热专业该如何取舍?据了解,随着这两年上海人才需求的新走向,一些以前的老专业、冷门专业正重新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家祥、同济大学招办主任肖亮华与上海建桥学院教务处处长、原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何仁龙。专业人士为学生推荐了一些“老树发新芽”的专业,同时提醒考生:选专业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老专业新情况]
冷、老专业重“翻新”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朝一些看似轻松、热门、有前景的专业去挤,其实,近年来一些老的专业逐渐发出“新芽”,一些冷的专业也开始重新“上火”。
1、管理类专业肖亮华表示,很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但前几年随着人才培养的“饱和”,以及其他新兴专业的迅速崛起和“抢占地位”等原因,管理类专业出现了相对“没落”情况。随着近年来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供应关系变化,以及各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如今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巧的专才,更需要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才”,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工程管理、体育管理等交叉学科将特别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2、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在国家出台政策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的形势下,各所高校也开始从减少或者稳定招生人数逐渐又强化招生。肖亮华表示,基础学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很多高校基础学科都在往应用型发展,但国际上基础学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研究的原创性、发掘性以及开拓性却相对薄弱,越来越要求更多能致力于研究型的学生。不过这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在实验室或研究所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耐心和定力。
3、部分工科专业何仁龙表示,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工科专业,认为工科学生就像工人一样累。其实网上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给很多学生造成了错误的引导,致使很多学生都往“热门”专业“奔”,而一些传统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工科专业却一直“冷门”。何仁龙表示,随着我国对高科技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传统的工科如化工、设备制造等专业也将“冷火重温”。
4、设计、规划专业肖亮华表示,随着各学科的融合,原来一些由专业组合产生的专业也逐渐成熟,并且受到重视。“如同济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专业一直就比较突出,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将设计与历史、艺术结合起来,设置的历史建筑保护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正在逐渐显示其优越性。”肖亮华说,在专业融合频繁的同时,专业的细化深入也是“老树发新芽”的表现,如专业新闻、专业翻译等将比传统新闻与传统外语专业胜出一筹。
[专业指南]
选专业4大关键词:性格、职业、学校、市场
高考专业填报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选择。两位专业人士认为,在专业选择上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为自己“量身定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在选择之前多与家人、老师交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
●注意1:分清楚专业,性格“入手”“有学生在报专业时连化学和化工专业两个学科都区分不清楚。”何仁龙说,其实这两个学科一个属于理科,一个属于工科,但很多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他表示,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选择时不仅需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与自己的性格对照起来,不能抱着“我大概能学好”或者“只要我努力就能学好”的心态。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性格中的长处,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注意2:专业与理想结合,职业“下手”
很多学生从小在心中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或信念,但是到了填志愿时往往又会觉得自己的理想太远太虚,而盲目选择一些“钱”景好的专业。“文科学生可能对理想与专业结合的把握程度较大,想做老师就选择师范专业,想当记者就选择新闻专业……”肖亮华说,“但理科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很多学生对很多专业都不熟悉。对于这些学生,最好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再对专业做详细了解,看是否适合自己。”
●注意3:专业与学校结合,学校“上手”
近几年,英语、新闻、动画、播音与主持等前几年的热门专业至今仍然是众多学生的理想追求,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这些专业。很多学生在选择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想报以此类专业著称的“老牌”学校,但可能分数不够,该如何选择其他学校?
如某学生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复旦新闻系,但却很想选择新闻专业,为此肖亮华表示,“这样的学生可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如上海财大的新闻可能偏向财经类,同济大学的新闻偏向科技文化类,上外的新闻偏向英语新闻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选择。”在选择时,学生还应该考虑该学校是否有支持新兴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如新兴的动画专业,设置这类专业的学校起码要有设计类专业为基础。
●注意4:专业与需求结合,市场“抢手”
何仁龙强调,学生的专业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要。他表示,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每个学生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选择了“坐办公室”的专业以后就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学生甚至可以选择一些在别人看来“脏”、“累”的专业,从实践中磨练、成长。积累了全面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在毕业后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
[特别提醒]
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特点不同
项家祥表示,高校的优势专业与新增专业孰优孰劣,学生能否学有所成,一是要看专业建设本身的实力,如师资配备、教科研水平等,二是要看教学管理的水平。不排除近些年有些高校为了学校规模的扩张开新专业,不注重专业本身实力的建设,招聘一两个学科带头人和几名博士、硕士就将新专业上马。从另一方面讲,用人单位招聘时,多考虑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实力,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其中毕竟有一个专业自身的信誉问题。这就跟买东西一样,专业品牌的效应在消费者心里还是占相当大的分量的。他建议,学生在填报专业时,一是要遵循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喜欢,再好的专业读起来也会很费劲。还有就是要看社会需求,要选择与社会发展接轨、易就业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