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填报已结束。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一些学校本硕培养的“实验班”格外吸引眼球。无论是本硕连读、本硕贯通,还是本硕统筹培养,都是为培养学生读研做准备。从大一开始读研,你准备好了吗?
本硕连读不局限于医科专业
说起本硕连读,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医科专业。记者在翻阅《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时发现,不仅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这样的医学类院校,而且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这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都设有本硕连读试点班。
近年来,随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像中国政法大学这种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也开设了6年贯通培养的法学实验班。推出本硕连读试点班是高校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首都医科大学高招办主任张华表示,本硕连读模式之所以在医科专业屡见不鲜,是因为医学临床专业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要求高。在医学类院校中,既有本硕连读制,又有本硕博连读制。
其他专业的本硕连读试点班也不逊色。北理工的徐特立学院为3+X年动态学制,在学期间实行“分流+补入”动态考核创新培养模式。本科阶段的考核与分流将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六学期末进行。第二学期末被分流或自愿放弃的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继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第六学期末分流后,通过考核且有志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将免试进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个“地质学基地班”。未被这个班录取的其他理工类专业考生,在入学后仍有“补入”机会,符合学分绩点等各项要求的,可参加补入面试,进入基地班学习。
与一般的本硕连读模式类似,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分两个阶段贯通培养。第一阶段为4年基础学习阶段,学习结束经考核合格后,进入硕士阶段,即两年应用学习阶段。该实验班注重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法律人才。
进入本硕连读班不等于“一劳永逸”
“不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就能跨进研究生门槛,甚至可以比统考的学生早毕业一年,何乐不为?咬咬牙,只要高考时冲刺一把,就能‘一考定江山’了。”不少人对本硕连读的想法可能仅集中在高考上,认为只要考上就一劳永逸了。但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张扬可不这样想。虽然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这个班,但他从来不敢懈怠。
张扬大三那年的紧张学习丝毫不亚于高三。“报志愿时,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进了这种实验班,读几年后就一定能研究生毕业。但事实上,保研的人数并非100%。”正因为担心被淘汰,张扬“咬紧牙关”,从未松懈过。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基地班学生谌宇也有同感。“我是通过大一下半学期的补入机会进入这个班的,当时竞争特别激烈。”本是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谌宇,在这学期开学第二周参加了补入面试,第三周就开始了地质学基地班的课程。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争分夺秒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谌宇介绍,不是每名学生都能争取到补入资格,学分绩点达到3.0以上、无挂科才能报名。基地班里,不仅每名学生是精英,每位老师也都是知名教授。“对于我们来说,早上6:30起床,晚上11:30从自习室回寝室已是家常便饭。”他说,进入基地班的学生,没有一个感觉是“一劳永逸”,反倒是“如履薄冰”。本科4年,每学期都有考核。一旦某学期的绩点低于2.6,有一次挂科,或英语四级不过,随时可能被淘汰。
事实上,进入本硕连读班并不等于入了“保险”。高校本硕连读培养通常实行淘汰制,由所在学院对本硕连读学生进行年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成绩、科研表现、思想品德等方面,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淘汰。学业成绩明显下降或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将被取消本硕连读资格。
摘取研究生“桂冠”,从入学起准备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提升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刘主任说,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从大一开始,教学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设置都体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既然是实验班,对学生的要求就相应高一些,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而且综合素质也要高。“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这就需要学生主动规划学习、主动发现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基地班前三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第四学年开始以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学校高招办的张老师介绍,既然本硕连读实验班培养的是领军人才,这些学生就更要努力学习。从大一开始,他们就要有读研的意识,制订读研计划,以研究生学习的标准要求自己。
除成绩优异外,学生还要有兴趣,才适合报考本硕连读班。在近两年高招咨询会上,北理工徐特立班招生老师郝洪涛经常遇到家长询问孩子是否适合报这个班。“您得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总是给出这样的回答。
正如郝洪涛所言,本硕连读看似风光,但学制一般是6年或以上。很多学生没做好读研准备,不愿意埋下头去做研究;也有学生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往往半途而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从大一开始坚持到研究生最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