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志愿填报

高考专家指导:填报志愿时家长别有“小九九”

时间:2017-09-22 18:42:57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5月12日-17日为北京市高考本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对高三学生们来说,今天的志愿也许就是明天的工作、未来的前途,因此,这件事牵动着学生及其全家人的心。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教育专家提出了建议,职场人士给出了提醒,但最后,拿主意的应该是学生自己。正像文中所说:人生要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儿。

  大学阶段的困惑与填报专业有关

  每年到这个时节,一边是学生忙着准备考试,一边是家长们忙着参加一次次家长会,为的就是把填志愿的事解决掉。但似乎大家都是稀里糊涂,慌慌张张,在七嘴八舌中把志愿报了上去。多少家庭,都是孩子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当初填志愿太盲目,选错填错,追悔莫及。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学阶段的困惑与专业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而进入职场后发展的顺利与否与考大学时的专业选择关系更大。总体来说,高考专业选择是个关系今后人生成败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能把这个环节处理好的学生及家长却少得可怜,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系列的误区。

  最大的误区,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喜欢找老师填。

  这样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过。家长和考生觉得老师教书育人多年肯定比较有经验,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家知道,“录取率”是学校及有关部门对老师考核的重要指标,老师们自然希望越多学生考取越好,在“指导”家长和学生填志愿时,多从“录取几率大”的角度考虑,而非适合性的角度。另外,老师们的人生经历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较少了解变化万千的人才市场形势,也很难懂得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第二个误区就是“家长说了算”。

  这个问题是中国家长的“通病”,凡事都以家长的身份为孩子做决定,认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肯定不会错。家长“一言堂”的后遗症很多,尤其是孩子毕业工作后,如果不喜欢又没发展,就会干不下去。

  第三,“只上名校,不管专业”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

  这和一些用人单位只看“学校”不看能力的现象有关。但从职场现实需求来看,专业技能才是直接关系到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甚于学校。例如,2008年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名是厦门大学,第二名是上海财经大学。如果选会计专业,又想来上海,那么上海财大是不错的选择,并非一定要去复旦。

  第四个误区是“选热门,随大流”、“看着专业名称不错,凭感觉选”、“看新兴专业”等这些老问题,现在依然还是每年出现。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对自身、对专业、对就业前景的无知造成的。盲目选专业之后,就是盲目就业,风险随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

  另外,近两年“出国热”,不少考生也是抱着“打算出国,专业随便选”的态度填志愿。从近两年海外华人的职业规划咨询情况来看,海外留学生咨询案例占到将近六成,而专业选择与就业发展几乎是他们都要解决的问题。大学专业没选好,到国外申请学校和报专业时,更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抱着“混文凭,选个好毕业的”态度去选专业。这可以说是最得不偿失的做法,等到毕业就业无门时,才知道自己的轻率是害了自己。

  选择专业是件很专业的工作,涉及的东西很多。要想把志愿填好,得正确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本人,如性格、兴趣、志向、天赋等因素;还得了解自身及家庭的局限;还需要了解相关专业对应的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及相应的职业形势。另外,填志愿,家长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意愿,找到适合他的专业和发展方向才是上佳选择。

  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理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填报志愿时家长要把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儿。

  高老师,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新浪知名博主

  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都由家长主导,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父母在替孩子把关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甚至强加给孩子。有些孩子拧不过父母选择了妥协,有些孩子则和父母起了争执。一些家长志愿包办的行为,甚至破坏了亲子关系,影响孩子高三学习阶段的最后冲刺。

  填报志愿该不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当父母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一、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填报志愿过程中,孩子才是主体。目前,一般父母和孩子在志愿填报上的矛盾集中在学校、专业和地域的选择上,其中最多的是专业选择上的分歧,孩子特别想报考某个专业,但家长就是不同意。

  家长在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家长一定要放低姿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耐心和孩子沟通,力争通过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存在一个心理,那就是千方百计做通孩子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认可父母的看法。

  说起来家长都知道,帮孩子选专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专长、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可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家长心里都有个小九九,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并且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让他少走弯路。但是过分的干预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如果家长不试着改变自己的意愿,而一味勉强孩子屈服,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即使孩子顺从了家长的建议,按父母要求填报了志愿,然而由于没兴趣,大学的学习便会缺乏主动性,还有可能影响学业,甚至导致退学。

  三、即使家长的考虑和选择是正确的,也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如果孩子有一丝的想不通,都不要勉强,最后志愿的“落笔”权要交给孩子。当然,孩子的选择也并非都是正确的,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孩子的想法有时难免不切实际,这时家长也不要带着情绪说教,而是要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供孩子参考,也可向专业人士咨询。

  家长千万不能态度强硬,也不要背后搞“小动作”,比如偷偷修改了孩子的志愿。在整个过程中,亲子沟通越充分越好,志愿的填报也就越顺畅。

  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对志愿无所谓,乐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时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家长,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帮助。

  此外,参谋孩子志愿时,父母双方的意见要先达成一致,否则孩子夹在中间更会茫然。

  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理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填报志愿时家长要把握好参谋的角色,把最后的决策权留给孩子,毕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儿。

  网友声音

  @张沱沱:现在身上流的汗水,完全就是当年填高考志愿时脑子进的水。

  @江苏南京新天际教育:2012年高考即将来临,填报高考志愿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在考生与高校信息长期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大学,是考生和考生家长每年的难题。

  @郭小川透力: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志愿自然也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在志愿填报时,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高校,最终总会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上。但如何选择专业,选择专业以什么为依据?在往年的志愿填报中,许多考生和家长,往往将考虑的重点放在所谓的热门上或单纯的就业率上,而对专业的内涵却很少顾及。

  @杏影笛音:晚上按学校要求填报高考志愿草表,第一志愿报清华是早就决定的,具体的五个专业志愿费了一些周折,我们提出草案,最后儿子自己敲定。

  @Quincy0Wang:昨天晚上跟儿子商量高考志愿报名的事,问他想考什么专业,是技术类管理类金融类还是旅游类,“哪个专业都行。”有些偏技术类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能找个工作,但偏研究类的就需要继续读书才行,“没问题啊,继续读也可以。”你去学心理学吧,“那我早晚自己疯掉。”我也不知道再如何问下去了,谈话只好结束。

  @赵思思-:关于高考志愿,我的经验是,犹豫时掷钢镚,未落地的一刹那你期待的那一面就是你最想去的地方。通常我不询问别人的意见,无论最终的成功失败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未如愿也不会责怪任何人。

  @江苏招生考试网:《北京10大高校60个专业无人报考专家称就业率高》。本报统计近5年(2007-2011年)十大高校的一本招生专业时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5年内均出现部分专业无人报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