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越来越近了,考生以何种心态参加高考?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怎样才能提高上大学的几率?教育家、心理学家、营养专家以及许多中介组织从不同的方面为考生出谋划策,指导考生提高成绩,争取实现上大学的愿望。总体上来说,这些辅导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就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式而言,诸多辅导还是在技巧上讲得比较多,而对诚信填报志愿讲得比较少,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信守承诺 志愿是生校契约
高考成绩是大学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习成绩是填报志愿最基础的坐标系。填报高考志愿是让考生依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意愿,然后大学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所填志愿学校来择优录取。这里就涉及考生选择和学校选择两个选择问题。
首先,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这是考生的绝对权力,任何人不得干涉。考生选择高考志愿学校时,首当其冲地应该是诚信,对自己诚信,对学校诚信,对社会诚信。
对自己诚信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清楚。任何脱离实际的高估和低估对个人合理填报志愿都有影响。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考生要尽量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不要简单地为了上学而上学,而应是为了发展和完善自己而上学。有的考生被录取后觉得学校不理想或觉得专业不适合自己,最后放弃。这种做法既不利于自己发展,也给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带来影响。考生要诚信地对待自己,这同时也是在诚信地对待其他考生。
考生还要对学校诚信。填报高考志愿学校是考生深思熟虑的慎重选择,每填报一所学校,都应该是考生心中认可的学校,否则就不要把它作为自己的志愿学校。选择学校时要考虑学校的所在地域,学校层次、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和收费标准等。志愿学校一经选择确定,就再不能更改。从法学角度考虑问题,考生选择学校作为自己的高考志愿学校,就等于与学校签订了某种契约,即高考成绩和其他基本信息一旦符合学校的录取条件,学校不得拒录。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选择高考志愿的过程,也是行使自己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
考生还应对社会诚信。全国每年招多少大考生由国家根据国情下达招生计划,每所学校在完成本校招生计划的同时共同完成国家的总计划。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的情况决定着国家招生总计划的完成情况。实际情况是有的考生填报了高考志愿,也被高校录取了,但不去报到,造成学校计划的缺失。政策规定每个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且录取原则是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不去报到,也不可能再补录分数低的考生,不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填报高考志愿本身看起来是小事情,但其背后涉及了对社会发展如何负责任的大问题。考生填报志愿既要重视自己能否上理想大学,也要重视对社会的这份责任。
其次,高招录取是学校选择考生。如果说考生选择学校是绝对权力,那么学校选拔考生就是相对权力或叫限制权力。也就是说学校录取考生是有许多限制条件的。按现在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学校在录取考生时要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且必须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直至计划满额。一般在第一志愿录取不满时才能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也有许多学校预留部分计划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顺序也是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换句话说考生分数再高,没有填报该所学校志愿,这所学校是不能录取他(她)的。因为考生填报志愿相当于和学校签订了某种契约关系,没有填报的学校,就没有这种契约关系。
确保公平 一把尺子来衡量
由此看来,志愿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多年来的高招录取中,确有个别考生因为第一志愿没选好而后悔或落选,这就是社会上传说的“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填报志愿存在博弈成分”的依据。
为解决这个问题,志愿填报方式经过了多次调整。首先是增加学校批次划分,由最初的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专科批次、中专批次调整为目前的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本科三批次、专科批次等多个批次。有的省市批次更多一些,以此来化解填报志愿的博弈成分,减轻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其次是增加志愿学校数量,由原来的每批次两个志愿学校改设为4个或更多学校,也就是让考生和多所学校签订契约,符合哪所学校的投档条件,就向哪所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某些地区每批次的第一志愿就设若干所平行的志愿学校,让考生同时与这若干所学校签约,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从现实和趋势上讲,都是正确的。
高校招生的核心问题是公平问题。公平的前提是大家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内共同遵守一个原则、一个政策,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管是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不管是志愿优先还是分数优先,在一个区域内大家都是志愿优先或都是分数优先就是公平的。从录取原则来说,第一志愿设置几个平行的志愿学校,录取时就认为是分数优先的说法,也是需要讨论的。我们知道,录取的最主要参数是分数和志愿,也就是按分数高低检索考生志愿排队,还是检索考生志愿按分数排队。每批次第一志愿设置一所学校,录取时无疑就将考生首先按志愿学校检索,在志愿学校内再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队。第一志愿设置平行的几所学校,首先是按分数高低检索考生的志愿,然后再按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队。由此可以看出,排队的顺序都是从高分到低分,这里与是否实行平行志愿没有关系。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的差异就在于,顺序志愿是在一所志愿学校内按高分至低分的顺序排队,平行志愿在于可以在两所或更多一点的学校间依次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队,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并没有改变。
我们讲公平的标准是一个尺度,无论是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还是按分数依据考生所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就一个省市的区域内来讲,只要坚持其中一个标准都是合理的,也是公平的。
三大因素排减法确定志愿
关于填报志愿技巧大家议论得比较多,我认为,归根结底要考虑3个重要因素:地域、学校和专业。
通过录取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北京考生的志愿首选北京,其次是北京周边地区,再次是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才是西部和不发达地区。这就形成一种现象,即同类学校录取分数因为地域的原因有了微弱变化,在京院校录取分数最高,因地域不同依次降低。
2009年797所学校在京招生,因办学时间、隶属关系、办学特点、服务对象的不同,学校各具特色。一般将985、211及综合类重点大学和具有行业特色的重点学校划为本科第一批,将一般本科大学划分为本科二批,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划为第三批,将职业类院校划为专科批次。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重点考虑相应批次的学校。
报考专业是考生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重点大学不是唯一选择,一般性大学也有自己的强势专业,行业类学校的专业特色就更加明显,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往往也很高。在学科建设上,很多学校特色鲜明。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色可通过学校网站及考试院高招办汇集的学校招生章程中查询。
根据这3个要素,建议考生采取排减法来确定自己的志愿。简单地说,模拟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心理状态好、身体条件允许和职业志向明确,兴趣爱好广泛等综合因素都具备的考生,可以选择地域、学校、专业3个要素的综合,就是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地域和地域区内所喜欢的学校以及学校内所喜欢的专业。如果评估自己在全市排名中属于前列,但3个要素都满足有风险,就可以降低其中一个要素的比重,保险系数就会大大增强。如放弃地域选择保名牌大学和专业,放弃批次选择保地域和专业,放弃专业选择保地域和学校,或放弃两项保一项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总之,要有失才会有得,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放矢,增加成功率。
关于第二志愿平行学校的填报方法。北京高招本科批次第二志愿是平行的3所学校,大家要记住,这3所学校共为一个志愿,录取时按志愿投档,即虽然是3所学校,但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投档的顺序是由A至C。也就是说考生在第二志愿填报了A、B、C3个学校,且这3个学校都符合投档条件,我们只投向排在前的A学校,即使A学校退档,也不再投向B或C学校。如果不符合A校投档条件,但符合B校投档条件,计算机就会将考生档案直接投到B校,B校退档也不再投向C校。这种投档就要求考生在填报第二志愿的平行学校时,将自己最想上的学校排在A,将认可的学校排在B,将可以接受的学校排在C。
驳“吃亏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分数达到什么程度,就该上什么样分数的学校,不然就吃亏了。这种“吃亏论”的心态是需要调整的。我认为考生填志愿要优先考虑个人志向。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考生只要进了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就是成功,这里没有吃不吃亏的问题。家长要考虑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换言之,孩子无论上什么学校,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取得谋生本领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当然,如果考生有志向,家长又能引导或搭平台,让考生能够从事自己向往的职业是再好不过了。对考生个体来说,从事自己喜欢、擅长的职业是最大的愿望;对家长来说,让孩子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这远比上名牌、重点大学更重要。
【2009年高考志愿填报手册 教你如何挑大学选专业】
热点推荐:
2009年全国各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2009全国高校新增专业解读
2008年全国各地数学高考真题汇总
五月高考冲刺:2009高考英语热门试题锦集
备战2009年高考:语文四大部分复习指导
2009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