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双一流”建设在想象和热议中走过2016年
根据21个省份亮出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中国至少计划建成21所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省份中并不包括富集名牌高校的北京和上海。
上述数据是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规划专员于鲁江作的统计。
截至目前,已有21个省份在近几个月内公布了未来5至10年的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方案。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投入,是各地方案的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此前中国实行的“985工程”、“211工程”等大学重点建设工程,将被统一纳入此范畴。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 “分三步走”,统筹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一步是到2020年,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再至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第三步则是,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已宣布,“双一流”建设定于年内全面启动。教育部将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与评估机构尚未有定论。国家目标所提的“若干”也尚未见具体的量化指标。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透露,此前实行的“211”工程最初的思想是为了面向21世纪,中央和地方各自集中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使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不可能有100所世界一流大学。”陈平原表示。
据于鲁江的汇总统计,在21省已经公布的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10所左右,2030年建成16所左右。
各省也纷纷提出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若以全国前100名作为标准,目前21个省份提出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数量已经超过110个,“这就意味着这21个省必定有无法达成建设目标的”。
而在21省明确提出的要成为国内百强大学的目标中,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四省就占了41席,“其中有一省就提出计划,独占国内百强的15席,50强的10席”。
支撑这些目标的是一些省份投入的雄厚财力。如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湖北每年投入10-20亿。
于鲁江统计,21个省份已有11个省提出了经费保障,粗略计算总额在400亿左右。
让辖内高校跻身“双一流”行列,是各地对高校大举投资的触媒。
但根据2016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发展报告》依据“优势学科数量达到15个以上”等指标得出的结论,目前,中国有望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四所大学。
根据2015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数据,上述四校的收支决算总额分别为205亿元、156亿元、140亿元和127亿元,均超过百亿。
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是“富大学”吗?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在研究中指出,一流大学需要为吸引顶尖学者和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付出大量财力,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采取了向精英大学倾斜并且以“重点建设、项目主导”为主要投入模式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
“大量的经费投入可以吸引人才,购置高端设备、改善办学环境。” 于鲁江认为,对于‘双一流’建设,这些不可或缺,“但光有钱一定也不行”。而目前各地的大手笔投入,“也和国家的‘双一流’政策目标相悖”。
对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北京尚未有公开表态。而上海目前只提出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投入36亿,计划建设20个世界一流学科,并使18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
在学科建设上,上述21省共提出计划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至少有58个,国内一流学科则达上百个;ESI前1%的学科至少325个,前1‰的学科20个左右。
其中,有省份提出2020年排名全国第1的学科要占全国总数的10%左右,亦有省份计划国内一流学科不低于国内总数10%,“留给其他省份的一流学科额度不多了”。
一位学者向财新记者表示担忧,尽管各地GDP和财政收入都会有增长,“但大手笔突击建设高等教育,可能会影响其他教育方面的投入”。
【温馨提示】
这样的资讯可以从关注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开始,把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 解读2017年自主招生的最新政策 、提供自主招生个性建议、推荐自主招生精品课程,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平台,助你圆梦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