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院校动态

我国高校究竟是如何制定招生综合评价政策?

时间:2017-09-22 19:25:03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按照我国高考改革进程,2017年以后尤其2020年以后,几乎所有高校招生都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这对多年来习惯依据考试分数录取学生的高校招生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是2003年以来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还是2011年以来浙江省地方院校的自主招生,都没有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问题。所以,如何把握好综合素质档案评价的着力点,是高校招生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否实施得好,对高校而言关系到生源质量,对学生而言关系到是否被公平的录取,对高中而言关系到其对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引导。这就要求高校任何招生综合评价政策的出台,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如何制定适切的评价标准

第一,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体现的是生源质量的具体规格要求,是招生理念的具体化,其直接目的是要满足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按任务分类,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导师制培养、研究性教学、学生参与管理等诸多不同方面,对学生素质标准有着不同要求,包括有不同的提档分数。问题是,当高校招生标准不再只是高考成绩,还有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的成绩,那投档比例就会有变化。在学生没有报考相应高校之前,高校不知道会对哪些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志愿填报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才有可能进入相关高校。所以高校必须要依据体现本校学生学业素养要求的高考分数,提出投档比例要求,然后对这些投档进来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档案评价,高考成绩加上学生档案评价的成绩,最终成为录取学生的依据。高校发布录取学生信息时,可能还要一并发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评价成绩,一方面体现公平公开原则,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高中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第二,依据学生大学成功的标准制定招生标准。从国际上看,高校招生综合标准是包括了考试分数体现出的智力评价和其他行为表现体现出来的非智力评价。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既包含了学生的全面素养情况,也包含了学生的个性优势情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学者们研究发现能预测学生大学成功的招生综合评价标准,一般包括三大方面12个维度,它们分别是:

(1)智力行为表现,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原理的掌握情况、不断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好奇心、艺术欣赏能力和好奇心;

(2)人际行为表现,包括多元文化欣赏能力、领导力、人际交往技能、社会责任和公民关系及参与能力;

(3)内省行为表现,包括身心健康、职业目标定位、适应力及生活技能、坚持力、道德和诚信。

这与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要求提供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契合度。除了这些内容标准,西方国家高校招生综合评价,还有一个公平性标准是看学生个体的教育背景,包括是否低收入家庭、是否享受国家救济、父母教育水平高低、就读高中开课情况、种族民族情况等。高校招生的国际趋势,是向弱势群体适度倾斜,以把他们导入主流社会。他们认为保障校园生源多样化不但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学习文化,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生源多样化是解释大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变量,不同民族、种族的学生共处一所大学进行各种非正式交往,能提升学生积极的思考能力、智力投入和学习动机,也能影响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改善公民关系、增进多元文化理解以及不同种族民族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在高校招生中,实施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主要原因。

第三,借鉴成功智力理论制定评价标准。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是个体在生活中成功的能力,成功不仅仅是学术成功比如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还包括成功的运动员、演员、音乐家、作家、会计、水管工人、秘书、企业管理者等。斯滕伯格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最大化自己的优势并弥补自己弱势的结果。人们成功得益于发展和有效利用各种混合的创新智力、分析智力、实践智力以及智慧智力。分析智力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分析、评估、解释、比较一个问题;创新智力是指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学习,强调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作一个作品,发明一个新东西等;实践智力是指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学习和学以致用;智慧智力是指保证个人在长期或短期通过积极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获得福祉的能力。从这一理论看,传统的能力考试设计是不够的,它们过于强调以记忆为基础的分析智力。

基于该理论,2001年斯滕伯格在耶鲁大学推出招生考试的“彩虹项目”研究,2005年又在塔夫茨大学推出“万花筒项目”,其主导思想是测试上述四种智力,测试方式主要是采用小论文测试。结果表明“万花筒项目”预测了学生的学术成功、课外活动能力和领导力;有效提升了公平性而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增加了;该测试与传统测试具有一定相关性,申请人、家长、学校辅导员都喜欢而且认为测试对教学也有帮助,即按学生的不同学习和思维类型去教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塔夫茨大学也因此建立了学习和教学提高中心。

当然,不同类型高校的培养目标与使命不同,高校招生乃至教育教学,对多样化的学生成功理念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评价体系建设上各校要有自己的标准,才有能力选择并培养出学术等多方面成功的学生。

|||

如何确定适切的综合评价方法

所谓适切的评价方法,是指适应高校评价标准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二者都是坚持实证主义的评价立场。

就教育评价的国际趋势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队伍基于高校制定的评价标准,采用定性评价为基础并结合定量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全面素养、个性优势以及发展潜质等等作出整体价值衡量与判断。招生过程中,评价者要看每个考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背景,他们分别在高校认定的若干个标准上分别处于一个什么质量等第,考生综合素质整体上处于一个什么等第,然后从最优秀到优秀逐次挑出评价者集体认为的符合招生计划要求的考生数,评价者之间有争议的考生,则交给第三方重新评价,最后交给招生委员会作出最终录取决定。

这样的评价无疑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和培训要求非常高,否则不足以具有这种很高的学生评价能力。以美国公立华盛顿大学为例,其招生理念是“服务和贡献于大学的能力以及多样化的教育价值观”,经过教授们讨论后他们把这个理念转化为构成招生评价标准的19个问题,诸如申请者的整体学术水平是否很强、是否表现出独立发展的习惯、是否显示出了较好的坚韧、洞察、创意或者对他人与社区的关注,是否是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等等,从而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依据这些问题,评价者会给出“最高推荐9分”“不予推荐1分”的类似结论。当两位评审者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时,会交给第三位评价者处理。

就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采用何种方法去评价是我国高考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从之前取得的自主招生经验来看,我国高校自主测试尤其是面试也体现了一定的定性评价理念,但总体上录取学生还是依赖定量评价,而且由于其外显的公平性更易于被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认同。因此,在综合评价方法方面,如何走出缺乏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崇拜,我国高校还有很大探索空间。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队伍和体制

教师评价体制建设旨在提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评价能力,最终提升高校的招生力,从而保证综合素质档案得以发挥实际的参考作用。在以统一高考成绩为招生录取标准的时代,谈不上教师评价队伍建设,招生老师只需要依据学生总分,依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直到录取计划完成即可。因为这个原因,高校招生办的常设机构,人员编制一般只有几个人,招生季节人手不够时临时找几个人帮忙即可。

在依赖多元标准录取学生的背景下,这种评价体制显然难以适应新的综合评价任务要求。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各高校的常设招生机构人员一般都在20~50人左右,其下属部门一般包括中学沟通、招生宣传、考生申请、资料录入、素质评价、学生录取、研究决策等相互连锁的部门。他们的招生管理不仅视招生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工作,还非常关注大学招生和大学教育的关系,大学招生和中学教育的关系,大学招生和社会协进的关系。从招生评价组织建设来看,不但有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招生管理政策,还有学术事务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即大学学术委员会。而无论公立、私立大学的招生委员会,其人员构成除了大学各方面代表,还有高中学校代表、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就招生评价队伍看,比如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常设25席评审员,他们依据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招生评价标准,从3.6万申请者中先挑出1.5万人,再交由另聘的28席评审员去评审学生的档案材料,让他们依据标准再从中挑选出排名前20%的学生,交由学校的招生委员会去讨论表决,最终形成录取决议。该校培训聘用评价教师需要两周时间,两轮阅评考生申请材料约需1个月左右,而最终形成录取结果则需要招生委员会两周时间讨论通过。这表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建立健全评价队伍和体制,提升招生公信力,才能切实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发挥实际作用。

以上初步讨论,主要是高校招生的域外经验与理论探讨,它不但是高校制定招生章程时面临的认识问题,也构成了社会大众直观认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招生中的参考作用的观察点。希望这些讨论,有助于高校招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招收更具发展潜质的学生,培育生源更加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引导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扫一扫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官方订阅号,内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