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两校的四川招办对掐,一时引爆舆论场。
首先声明利益相关,已参与两校之一的招生工作四年。6月初,我和隔壁大学的一位老师合作完成了一项研究,并将论文投稿出去。与她相识,是在四年前的一次学术沙龙上,我们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并发现彼此的学科可以互补,于是就“勾兑”在了一起。
6月底,我从招生前线回到学校,回忆着隔壁学校老师前几天在考生面前信口雌黄的样子,也看着朋友圈里掀起的一波“清华北大抢生源撕X”的浪潮,只好安慰自己——过几天一切就都好了。
在一年的365天里,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学府,有那么360天都拥有着共同的“追寻真理,培养栋梁”的教育理想;然而就是有那么5天时间,似乎彼此都看对方很不顺眼。然后,周而复始,继续360天的“蜜月期”和5天的“剑拔弩张”。
为什么?
清华内部人员揭互抢生源真相:为荣誉而非为钱招生的逻辑斯文扫地——这是舆论场中占多数的评论。然而,纵观这类评论文章,只是表达了哀叹和失望,并未指出该怎么做。说句舆论可能不爱听的话,招生组很多老师都是教学科研一线的学者,谁不想安安静静地彰显“名校风范”,而非去做那些会引起旁人争议的举动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两校招生组在“完成学校安排的考核任务”。据我所知,起码在我校,招生工作并没有什么制度激励,就算最后评上个优秀招生教师的荣誉,对于老师个人而言真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对很多人来说,“为荣誉而战”似乎显得更加合理。
而这种“荣誉”,或者说社会评价和舆论评价下的“荣誉”,点出了现行的招生逻辑:那就是以媒体争相报道的“状元”以及两所学校的分数线为重。
如果一所学校在招生中没有和对方“死磕到底”,那很可能它将“招不到状元”以及“分数线较低”,而这两者,在很多时候被简单的与学校好坏划上了等号——状元花落谁家以及哪家分数线高,似乎是跑高教口的记者一年中最重要的新闻。然而剩下的大多数时间里,清华北大到底发生了什么,却观者寥寥。
罪魁祸首在过去四年的招生经历中,我也时常“心很累”——我能够保证我和同组的老师在与考生交流过程中没有黑过隔壁一句话,甚至连隔壁学校的校名都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对话中——但是,当听到考生转述隔壁老师的“妙语”之时,我发现我们的某种坚持意味着巨大的代价,虽然到最后,我们也没有说过其他任何学校一句坏话。
这种“坚持”显然是不划算的,在“出分报志愿”的制度设计下又是极为脆弱的,所以一些让舆论惊讶的现象,也就有了出现的基础。昨天想必也都见识过了。
“出分报志愿”本身就带有某种功利化的特征:考生有多少分,他就有多大的谈判权——这在理想状况下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却将“某种功利化”变成了“极端功利化”。
这四年,我见了太多这样的例子:考生想学某个很感兴趣的专业,姑且叫A专业吧,然而他父母会觉得,考了这么高的分数报A专业亏了;两校的招生老师会觉得,如果自己向考生推荐A专业,而对方推荐“最热门”的经管类专业的话,考生可能就会去隔壁了;考生自己呢,也会在选择过程中对“初心”产生怀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了解A专业。
所以在家长、招生组和考生的三方合力下,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变成了最普遍的两个对手,争取来了大量或内向、或腼腆、或对数学不感兴趣、或不知道金融业为何物的高分考生。
分数,只有分数是确定的。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专业情况、个人性格、未来发展等都是不确定的。当这么多的不确定堆在一起时,唯一确定的“分数”必然就成了指挥棒。可以说,确定的分数是招生逐渐功利化的原因所在。
那么,如果分数也是不确定的,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是没有的,方法也有很多。举例来说,如果“考前填报+平行志愿”的话,对于考生来说并没有“落榜”的风险,与此同时,还会督促招生工作的重心向单纯的“招到考生”转移,向前期的“招生宣传”转移,让考生在高中阶段就能有更多机会了解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历史文化和学校特点。少了诸多干扰,更能做出符合“初心”的选择。
招生功利≠教育功利看到有评论说:与其费劲招收高分学生,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培养他们成才。这句话并没有错,招生确实就是为了人才培养而做的准备,然而这句话的前提则是两所学校没有好好培养人才。
从我的经验出发,完全不同意这句话。至少我发现,无论在清华还是北大,都有一大批教师,愿意在职称评定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拿出大把时间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而不是去码字生产学术论文;我也发现,两所学校都在坚持不懈的“不以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希望培养那些“为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毕业生”。
虽然在招生时,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收入的高低等,常被作为“证据”拿出来吸引考生,但是现实中的清华北大,与招生时“说”出来的清华北大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是一个“快餐”的时代。媒体完全可以不通过任何采访,仅凭整理一下网上的段子就整出一篇稿子,并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获得微信公号“10万+”的阅读量。然而,没有真正的调查和逻辑的思考,这种报道只能是混淆视听,撩拨大众的情绪而已。
而我惟愿,清华北大一年的“蜜月期”,能延长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