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报考信息 > 院校动态

自主招生不应倾向于“城市化”

时间:2017-09-22 19:23:08  来源:  作者:  阅读数: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记者了解到,面试题目五花八门,有家长质疑“考实验”、“逛博物馆”面试环节对农村考生不公。

教育部几乎连年强调自主招生应适当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倾斜,并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但自主招生承受的“不公”质疑,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以今年多校自主招生考题为例,其透露出的城市视角不言而喻。一些时下的新闻热点事件看似是家喻户晓,但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在信息接触上的弱势之境,不容低估。

已历经数年发展的自主招生,在照顾农村考生权利方面,理应有更精确的应对之道。譬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且充分考虑考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辅以更具针对性、更契合考生实际的的评价标准与考题来考查考生。如此既能够保证结果的公平,更能真正实现以最恰当的方式选拔出最优秀的考生。其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和尊重意味,更能彰显高校的理性与情怀。

曾有专门针对自主招生的研究指出,从近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实施情况来看,其招考的各个方面及环节,均带有浓郁的城市文化情结。譬如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与录取人数集中在大中城市,自主招生的生源地集中在城镇地区,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倾向于城市化等等。然而,正如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曾说过的,真正的一流人才,如果从其成长规律来看,按城市和农村分类的话,农村孩子成才的几率高于城市学生—对于一些必须静下心、深入思考的领域,农村孩子的优势更加明显。换句话说,类似自主招生这样的招生考试制度,自身是存在缺陷的。而如何让农村孩子在更合理的考核之下,发挥优势脱颖而出,正是自主招生制度不能回避的补缺。

自主招生作为高招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其本身并无问题。城乡考生的差异,在本质上仍是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直接产物。要防止自主招生的公平初衷被扭曲,告别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失衡格局依然是根本出路。但在这之前,自主招生理应以最大限度的诚意来弥合这种权利落差,而非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