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这个春节,很多高三生就要走进大学自主招生的考场,接受名校的选拔。相信每个考生心里都有一所心仪的学校,并愿意为之“赴汤蹈火”。可问题是,你喜欢她,她喜欢你吗?
走进考场前,作为考生的你不仅需要做好学科知识上的准备,调整考试心态,更重要的是,了解名校选拔人才的那杆秤。
祝福马年走进考场的考生们,马到成功。
上海交大按照大学培养理念对号入“考”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 郑益慧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决定了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优势。大学的精神、人才培养理念和优势又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环境的特色。每位考生都有不同的特点、特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趋势可能大相径庭,甚至会产生南橘北枳的结果。
因此,考生可以从一所大学的招生中看出一些端倪,大学的招生制度和人才评价标准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体现出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也能折射出大学的底蕴。
2014年上海交大新推出的两个招生方案,正是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优势的真实写照。
上海交大2014年推出了致远计划、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自强计划、科技创新潜质等面对不同类型考生的多种自主招生方案: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验和试验方案:面向品质优秀、社会责任感强、素质全面且具有创新潜质的或具备学科特长潜能的考生;
自强计划:面向农村户籍学生,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学生;
科技创新潜质人才选拔:面向具有突出科创潜质的优秀学生。
上海交大2014年在全国首次推出的“致远计划”:选拔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优秀学子,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卓越人才成长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领袖人才。
在“致远计划”选拔中,每位考生都会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这些“大师”都是从各院系、各专业选拔出来的专家。因为致远计划覆盖所有学科,面试专家也覆盖所有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支实力雄厚、阵容豪华的“大师级”专家队伍,每组专家中都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讲席教授、杰青、高层次海内外人才、教学名师等“大师”,其根本在于让“大师们”以其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上海交通大学选拔出符合“致远计划”要求的、具有“远志、远瞩、远略”的优秀学子、未来大师。专家们通过有目的的问答,考察同学在发展趋势、理想抱负及社会责任感、学习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他们从考生的个人特质、对事物的观点、交谈的逻辑性,选拔出观点正确或个性鲜明、阐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表达流利、谈吐自然、符合上海交大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领袖人才潜质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场无需准备的面试,考生只要最真实呈现自己的想法和情况,任何提前做的准备都是徒劳的。因为“考官”的话题是“因势利导”的,如果考生们认为以自己“丰富的应试经验”就可以“准备好”,难免会使“准备”落空。
另一方面,学校将于2014年开始,以“工科试验班类”为招生代码,选择部分省份,招收对工程科学有强烈兴趣、具有创新和发展潜质的学生,纳入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进行培养。
“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试点学院—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针对学科交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现代和未来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等趋势,联合多个学院,融合多个优势工程学科,打造而成。该平台以培养具备多学科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的拔尖人才为目标,融合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科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培养应对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采用一年级统一课程、统一培养模式,强化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导论等课程基础。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兴趣和专业潜能,学生可选择以上提到的专业,实施分专业培养。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修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第二专业模块课程,在修满第二专业所要求的课程后可获得第二专业学位。
“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学校多个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培养人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需要选择不同的平台,进行科研、科创,或完成课程项目,培养科研创新与综合能力。
各位考生可以根据上海交大人才培养的理念、特点与优势,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