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一公布,便引起了各界人士的不满“吐槽”,虽然在招录政策上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具体考试方式的变化还是不小。时间推后、三大联盟考试时间“撞车”、科目改变……一系列的变化让准备今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和家长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北”,专家为我们一一拆招,分析政策变化对考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备考建议。
变化 时间推后科目减少
被称为“史上最晚”的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联盟的招考将在3月中旬进行,“裸考”学生在这个寒假肯定不轻松,而已经取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们想必更加纠结——不少家长“吐槽”:从3月到5月,要准备自主招生考试,还要准备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以及填报志愿,时间算起来怎么都不够用。
本月中旬,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的官方网站上,原定3月2日举行的自主招生笔试时间,悄悄延后了两周,改至3月16日举行。
去年年底,自主招生政策迟迟不出台已经招致学生和家长不满。以往,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在前一年的10月底就已启动,考试往往是第二年的1月份(从去年开始改为春节后)。而今年的政策发布不仅推后到了去年12月份,更是将考试时间确定在3月初,随后又改为3月16日。
一位家长介绍,按照去年的考试时间推算,一般在3月份就能知道考试结果,但是今年硬生生推后起码一个月,直接影响孩子的复习备考计划。并且,一些参加其他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必定还将等待三大联盟的最终考试结果。所以,三大联盟时间推后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三大联盟内的27所高校。
今年的另一变化是考试科目的减少。各联盟考试科目统一:理科生考《数学与逻辑》、《物理探究》(数学、物理),文科生考《阅读与表达》、《数学与逻辑》(语文、数学)。其中,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考理工科类专业考核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史类专业考核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联考,《数学与逻辑》为必考科目,《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考生还可任选其一;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考科目分为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和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两类。
对于强化基础学科的做法,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的自主选拔笔试不再对考生高中所学科目进行全面的知识性测试,而是突出重点,对考生在特长学科上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充分考查,这样可以为更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涌现创造条件。”
智康1对1高考研究中心的资深教师高成认为,由于考试科目较少,对于有竞赛背景或者对于科目的偏才比较有优势。
不变 “自主性”削弱,考试趋于标准化
今年的自主招生在报考流程和主要联盟形式上基本没有变化,仍然分成“华约”“北约”“卓越”等联盟考试。
此外,在考试规模上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学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俏介绍,考试规模不变,目标人群不变。2011年2012年北京市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人数均约2000人,今年情况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黄俏认为,今年自主招生各联盟趋于统一,自招的“自主性”进一步削弱,考试趋于标准化,越来越趋近高考前的一次预热。“自主招生标准化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关心标准化的试题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拔标准,或者说,高校到底希望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出怎样的人才。而这个过于宽广的话题也许并不是自主招生一件事就能涵盖的,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标准化的考试、考试科目的减少使得自主招生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备考。”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通过其他形式的自主选拔计划,也在体现不同学校的自主风格。比如清华“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人大“圆梦计划”,川大“双特生”等等。
自主招生考试的主体形式不变,考试规模不变,考查对象不变,目标学生不变,所以自招考试的风格难度一定趋于稳定。黄俏分析,自招考试的核心目标是对顶尖学生进行区分,考题要有一定区分度,所以考试难度必定难于高考。同时自主招生是高考的辅助,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学生额外的负担,所以自主招生考试内容一定是高考内容的自然延伸。“目前自招笔试趋于稳定的风格是,在高考考纲边界附近游动,保留一定数量的高考核心考点,但着力点和区分度主要放在高考自然延伸出的一些知识和方法上,难度超出高考。”
■ 政策看法
政策突变会增加考生精神负担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自主招生马上就要开始时,才公布科目调整的方案,这显得有些随意,也会带来考生的不公平。在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作为重要的民生政策,一旦制订,将实行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更改。
为此,在制订政策时,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在公布政策时,会设计一段时间(比如3-5年的适应期)给公众做准备。可是,我国的考试政策,却几乎一年一个样,而且大多在考试即将开展时才发布。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制订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没有将民意纳入决策的程序,因此调整起来“很方便”;二是由于政策在制订时没有充分听取意见,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在推行不久之后就出问题,只有一改再改。
这种调整,不但会造成公众的政策焦虑,还会直接影响考试公平,科目的增减,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利益,拿此次调整来说,理科只考数学和物理,这对于化学学科见长的学生来说,就很不公平。这也为这一政策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今年减轻科目的效果不理想,引起太强的社会质疑,教育部门是否又会在明年要求增加科目呢?科目增增减减,不是增加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和精神负担吗?
■ 备考指导
市属高校首次自主招生
市属“211”高校北京工业大学今年是第一所获准进行自主招生的北京市属高校,该校计划面向北京生源,在12个专业自主招生60人。报名方式采取指定的42所高中“校荐”和考生“自荐”;选拔方式是面试,不设笔试。获得北工大认定的考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北京一本录取线,就能被北工大录取。
北工大招办主任杜峰介绍,取消笔试是为了减少学生负担,避免“小高考”。
高成认为,通过北工大公布的招生简章能看出来,由于是第一年试点,该校在政策制定和招生上总体很保守。今年北工大自主招生人数是60人,按照北工大去年招生人数2045人算,招生比例只占总招生人数的3%,而目前其他很多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已经达到了5%。
据了解,北京市考试院已经表示,根据教育部原则,自主招生院校主体都是中央院校,地方院校以211院校为主,今年北京不会增加新的自主招生市属高校。
■ 特别提示
打好基础适当拓展
●黄俏,学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第一,打好基础。自主招生用到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绝大部分也都在高考的范围之内。甚至有些自招题出现在高考中我们都毫不意外。准备高考和准备自主招生应该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
第二,适当拓展。自主招生的风格与难度,和典型的高考还是大有不同的。同时自招也还会考一些在高考范围边缘处的知识。既没有接触过竞赛,又没有准备自招的最终将会有极大概率“打酱油”。多学一点知识,多接触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多联系,多总结,重视日常学习中的小想法和新问题,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三,多做真题。在趋于稳定的风格、难度、考点的考试中,将往年的真题吃透是非常有益的。
对明后年参加自招考试的高一高二同学来说,时间相对充裕,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准备。对数学、物理特别感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接触一下竞赛,但是重点在于培养兴趣、拓展视野、锻炼分析和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超纲知识和反复的计算。